好美篇 >心得体会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8篇

为了将自己内心的感悟得到抒发,我们一定要将心得体会写好,体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8篇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1

党员干部也要多些“清澈的爱”

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了2020年6月份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细节。中央军委授予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某机步营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烈士陈祥榕18岁入伍时便写下的战斗口号,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边防官兵那清澈、纯粹、坚韧而炽热的爱,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去铭记、去学习、去传承。

多一些深爱祖国。万千边防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听党指挥、守边护边、闻令而战,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成为一根标杆、一座界碑、一面旗帜!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站稳立场、保持定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党员干部唯有赓续红色基因、永葆赤胆忠诚、不断砥砺前行,才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多一些热爱工作。烈士陈红军所在营官兵聊起营长时说:“他最喜欢的,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一本书中,他特意标注了一段话:“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敢于在改革攻坚的主战场冲锋在前,甘于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恪尽职守,善于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默默奉献……

多一些关爱群众。“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断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边防团这样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却能成为融化昆仑寒冰的涓涓暖流。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则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2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喀喇昆仑、边陲之地、冰峰雪谷,戍边英雄以热血筑起祖国巍峨界碑,用青春守护华夏岁月静好,彰显铮铮英雄气、巍巍中国魂。

他们捧着最纯粹的初心坚守在边疆,其间蕴含的国之爱,令无数中华儿女动容,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又该如何对标英雄,当好人民的坚强后盾,保我山河无恙呢?

汇“青春撰写忠诚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忠胆之气。“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无畏于高寒缺氧、满目荒漠冰川的恶劣环境,无惧于漫长冬季、荒凉时空的风雪洗礼,一颗颗年轻的心选择了奔赴边防一线,从此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挫败外敌,将祖国牢牢护在身后。我想,这是属于年轻一代的担当,展现的是“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勇敢,传递的是对祖国最真挚的爱。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更应学习英雄、争当英雄,把“党叫干啥就干啥”镌刻于心,将“我是党员我先上”固化于行,持赤子之心,圆中国梦想,做到无愧于信仰。

聚“纵千万兵马当前,敢亮剑力挽狂澜”的斗争之气。“宁洒热血,不失寸土。”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的公然来犯、步步紧逼,年轻的战士没有畏惧、不曾退缩,冲进“石头雨”、闯入“棍棒阵”,站在最前方,用小小的身躯挡住外敌,用稚嫩的双肩扛起重任,赓续中国军人的血性。当前,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员干部需向戍边英雄看齐,在危难之际敢于亮剑、于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向顽疾开刀,向积弊宣战,用打不垮、压不倒的精神气,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绘出新时代壮美图景。

凝“患难与共同舟济,以命相拖生死情”的团结之气。平时同住地窝子、同爬执勤点、同吃大锅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给养物资;战时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这支英雄的戍边队伍用上下同欲、生死相依凝聚起抗敌的强大力量,交出以少胜多的完美答卷。他们用身体力行说明,唯勠力同心,方能共克时艰。党员干部应向英雄队伍致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铆足干劲、恪守职责,铸就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形成干创事业的“工作合力”,助力幸福安康、国泰民安的锦绣河山的建设。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3

2月19日,首次披露2020年6月我国4名解放军官兵在中印边境牺牲的过程,面对外军公然违反协议,悍然越线挑衅,我军战士毫不畏惧,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战斗,用满腔热血换得山河无恙。他们守正静心,滤去心中浮华扎在风雪边境;他们矢志报国,把守卫锦绣山河作为心中所向;他们赤胆忠诚,愿以生命为代价击溃犯我中华者。他们,将“祖国”作为最真诚的信仰,用最“清澈的爱”,奏响了信仰的“三部曲”。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践行信仰需正心。在祖国西部的边陲,在高寒缺氧的极地,他们远离了自己的小家,放弃了自利的小我,选择在生命的禁区保卫大家、成全大我。都说边地的风雪净化心灵,但如果有没有一颗至真至纯的爱国心,哪来数年如一日的顽强坚守,甘之如饴。司马迁有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也曾说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当代青年应树立为国为民、忧国忧民之心,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大我中兼顾小我,保持奋发有为的激情,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大步向前。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践行信仰要明志。战士们的志向是击退外敌、保卫边疆,不容祖国的领土丢失一寸,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鲁迅先生的志向是救国救民,为了唤起“昏昏沉沉”的民智,他弃医从文,用犀利的笔锋打开思想的枷锁;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年,终与团队合作研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筑起一道新的钢铁长城。有志才有方向,志坚方能坚毅。“祖国山河终无恙,守边护边志更坚”,护我山河的豪情不仅激荡在喀喇昆仑高原,更应该徜徉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报效祖国成为壮志,让奉献社会成为雄心,让服务人民成为宏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践行信仰靠笃行。牺牲时不满19岁的陈祥榕曾在日记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名边防战士的赤子忠心。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身处“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大棋盘中,我们要扎实走好自己的第一步棋,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合力推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4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战斗口号,何为“清澈”的爱,为什么用“清澈”来形容对祖国的爱,我想,这是喀喇昆仑独特的魅力。边关无言,但战士们把自己当做祖国的界碑,用脚步丈量国土,用生命捍卫家国,戍边生涯中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过滤器,足以滤去所有的浮躁与世俗,洗净万千铅华,只留一颗初心,只剩下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国家无比清澈的爱,无比纯粹的初心。

2019年1月27日,我告别了我人生的第一段路程,开始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初出茅庐的我,怀着几分年少的轻狂和一颗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心走进了新疆——西陲第一乡吉根。

走进基层,体验艰辛。短短三个月时间过去了,内心体会收获感触很多,每天都与牧民群众打交道,特别是在2019年3月1日至3月18日为期18天的下沉期间,让我有缘遇见吉根乡萨哈勒村。让我真真切切地走进基层融入牧村这个大家庭,在此期间参与了“美丽庭院、环境整治”活动,跟着所有干部与牧民拿着扫帚、铁锹、推着垃圾车、拿着垃圾袋在村周围和主干道沿线来来往往清理羊粪、牛粪等垃圾;参与了感恩教育宣讲活动,挨家挨户深入牧民家中为他们张贴“感恩墙——爱祖国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宣传海报;参与了走访住户,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了解牧民家庭情况,给他们讲解各项惠民政策、宣讲爱国教育、扫黑除恶等内容。下沉期间,让我真切感触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进步的阶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成长的大敌。物质生活虽“寂寞”,精神世界却很“充盈”。

祖国边疆,国旗飘扬。来到吉根乡我最喜欢的就是参加升旗仪式。升国旗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看着那慢慢升起的五星红旗,心里总是有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澎湃感。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旗,唤起心中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每周星期一乡政府与各村都会例行举行升国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象征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提醒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告诫我们时刻都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让国旗飘荡在每个基层干部与牧民心中。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就是给牧民进行宣讲,国旗下宣讲内容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吉根乡的发展变化、返乡大学生满怀深情谈家乡的变化和感受、各民族同胞痛斥揭批“三股势力”、维护民族团结的发声亮剑等。每次升国旗,都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牧民们真切感受到家乡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西陲吉根,书写青春。我深深地认识到把生活当工作、把单位当家、克服长时间的工作疲惫、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这就是基层干部。我选择新疆来到吉根,为成为千千万万奋斗在基层一线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我们为了维护一方稳定,咬牙克服诸多困难,在基层用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人生的履历。基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有我们的汗水和功劳,我们用行动践行着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承诺,我们是当今时代最可爱的一群人,我们更是守护边疆、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5

感悟边防官兵身上蕴藏的事业三“心”

近日,一篇《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的文章火遍网络媒体。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一批边防官兵的英雄事迹,让我潸然泪下又倍感自豪,也对党员干部如何走好事业旅途产生了新的感悟。

使命在肩,要在坚定信仰中铸就“赤胆忠心”。“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英雄铁血无畏,只因使命在肩。正是因为边防官兵身怀听党指挥的忠诚和保家卫国的正气,才让人多势众的来犯者心胆俱丧、溃不成军。在人民子弟兵钢铁长城的守护下,我们拥有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空间,但每名党员干部肩上,同样承载着时代和岗位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扫黑除恶,各行各业的主战场上,同样需要一个个“战士”挺身而出,甘洒热血。党员干部应学习边防官兵忠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在坚定信仰中铸就赤胆忠心。要像擦拭钢枪一样摒弃私心杂念,像守护界碑一般严守行为红线,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中彰显忠诚本色,在一切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面前“寸土必争”。

荣辱与共,要在率先垂范中实现“上下同心”。“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始终保持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化作了边防官兵勠力同心、生死与共的力量之源。正副书记、支部委员、普通党员,在全国468.1万个基层党组织构成的一个个“战斗堡垒”中,“官”和“兵”同样因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荣辱与共。孔繁森、焦裕禄,还有这次的英雄团长祁发宝,只有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在后来者眼中烙下高大的背影和深深的脚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学习边防官兵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在率先垂范中实现上下同心。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站在“最高点”,画出“同心圆”。

征途漫漫,要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毅力恒心”。高寒缺氧、荒漠冰川、冬季封山,长期在极端艰苦环境中的坚守,造就了边防官兵坚强的意志品格,成为他们战胜艰难险阻、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保障。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矛盾和挑战面前,同样需要用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穿越风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胜利。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经历过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的“洗礼”,才能在风浪暗流中把稳航向、行稳致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学习边防官兵志在边疆的吃苦精神,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毅力恒心。要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人生事业“必修课”,主动到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墩苗”“扎根”,在一番真枪实弹的历练中让思路“清”起来,腰杆“硬”起来,作风“实”起来,成长为能担当、有作为的栋梁之材。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6

王焯冉,男,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土城王村人,1996年10月出生,2016年9月入伍,陆军某团班长。2020年6月奉命前出支援加勒万河谷斗争,作为渡河先锋率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拼力救助4名战友脱险,英勇牺牲。2020年6月,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

肖思远的父亲肖胜松告诉_,思远参军的想法很早就有了,“2008年,思远才12岁,从电视上看到官兵们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当时他就说,将来也要当兵。”

2015年,肖思远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汽修专业读书,正在实习的他得知征兵入伍的消息,毫不犹豫就报了名;2016年9月,肖思远入伍,到了祖国西部边陲,那个离家5000公里的地方。

一别近三年。2019年1月,肖思远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探亲。进家门时,肖思远穿的是便装,坐下来没一会儿,他就换上军装,在院子里给奶奶和爸妈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肖胜松掏出手机,给儿子拍下了一张帅气的军装照。

在边境冲突中,肖思远发现有战友被围攻,他数次冲向前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这让他弟弟既难过又自豪。“俺哥这人打小就仗义。进入部队以后,他迅速实现了从热血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转变。”

王焯冉和肖思远是河南老乡,同年入伍。“我觉得要是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

2016年,王焯冉瞒着家人,偷偷在网上报名参军,妈妈杨素香是全家最后一个知道的。“儿子搂着我说:妈妈,我最爱你,最舍不得你,所以才一直不敢告诉你。我去当兵,锻炼好身体保护你。”

王焯冉在部队期间经常到炊事班帮厨,部队领导一开始想让他当炊事班班长。“儿子死活不愿意,为了表决心,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去炊事班帮忙了。用他的话说,男儿当兵就是要扛枪上战场。”杨素香说。

几个月前,在战场上,23岁的王焯冉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那天,他和战友马命等连夜渡河增援一线,第4次蹚河时有人被激流冲散,王焯冉和马命拼尽全力将3名战友推上岸。突然,王焯冉一只脚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缝中。他将马命猛地推向岸边:“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马命获救了,王焯冉永远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如果能上场杀敌,我愿站在排头。如果能边防巡逻,我愿优先报名。我愿在此关头奉献出一份力量,请组织接受我的请战……”王焯冉执行任务前写下的请战书,令人潸然。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这是戍边战士最爱唱的歌曲,曲昂扬,词慷慨,不禁让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从这些激昂乐曲中听到戍边官兵们对祖国的忠诚赤胆,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安宁,和平的年代也有风云不断激荡,但我们无须惶恐,但看我戍边英雄屹立喀喇昆仑,钢铁长城时刻准备着!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7

你好 喀喇昆仑的“钢铁脊梁”

202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在别人眼里,喀喇昆仑是“生命禁区”,在边关战士的眼里,那是可以用生命守护的地方,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风雪中回答:“决不能把领土守小了,绝不能把主权守丢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喀喇昆仑的“钢铁脊梁”守护住了江山、守护住了人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喀喇昆仑回荡着“钢铁脊梁”的赤胆忠诚。面对外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蓄意挑起事端,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但克制忍让换来的却是暴力攻击,在那场对峙中,面对人数众多的外军,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人都抱定“宁愿向前十步死,不愿向后半步生”的信念,以身体筑起坚强防线,誓死守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护在昆仑雪山一线的战士们虽然来自于天南海北,但都因为理想选择了边关,因为对祖国“清澈”的爱留在了边关,高原上刺骨的风雪过滤掉了心中的浮华,只留下对祖国山河清澈的爱,因为爱,选择了守护,选择了赤胆忠诚,选择了大义凌然,用生命将忠诚镌刻在喀喇昆仑,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激流见证了“钢铁脊梁”的生死与共。英雄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英雄集体,祁发宝所在团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干部带头,为战士们做出了最后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牺牲做出了最好的注解,这就是“平时甘苦与共,战时生死与共”的英雄集体。王焯然在渡河增援一线途中,面对激流,他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将生死与共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说还有什么舍不得的,那就是牺牲前他交代的老娘。回顾起那晚的战斗,全是一个个生死与共、舍命相护的瞬间,这些英雄们的故事,正激励着新一代戍边卫士茁壮成长。

“学英雄、当英雄”,永远镌刻在雪域边关战士的胸膛里。他们是战士,也是儿子、父亲、丈夫,远方也有牵挂的人,他们憧憬着迎娶心爱的姑娘,憧憬着孩子的到来……但这些都变成了再也到不了的远方。他们内心柔软,但面对外敌无惧无畏,只因他们责任在肩。正是有人以身许国,才有山河无恙,那场战斗后,边防军人们仍然奋战在一线,守边护边的信念更加坚定,捍卫着英雄誓死捍卫的国土。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虽然雪域高原风雪刺骨,一个个年轻的胸膛里却热血澎湃,一封封请战书的背后是他们身为军人的责任、执着与忠诚,更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一股“学英雄、当英雄”的热潮,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你好,屹立在巍巍昆仑上的“钢铁脊梁”,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不会忘记你们,曾经奋斗过的土地更不会忘记你们。再见了,最可爱的英雄!

致戍边英雄心得体会篇8

用热血捍卫界碑 以担当诠释使命

普通人遇到喀喇昆仑后会是什么?是崇拜,因为这是世界中、低纬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地区;是残酷,因为这里终年低温,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是敬畏,因为这里山势高大陡峻,处处是绝壁和塌磊。而戍边军人遇到喀喇昆仑后,崇拜变成了忠诚担当,残酷变成了艰苦奋斗,敬畏变成了无私奉献,他们的负重前行,只为那一句庄严的宣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忠诚担当守护山河无恙。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与之相对的是一条条狭窄、深邃、陡峭的河谷,但在此深处却有一线官兵蹚冰河、踏雪原、御寒风,就像陈红军营长说的一样:“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戍守边疆是他们身上肩负的天职,不让寸土即是他们立足岗位的担当作为。年轻干部大多是从单纯美好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基层,但基层工作繁琐复杂,没有那么“高大上”,容易让人心生倦怠变得浮躁。然而年轻干部在每一个岗位中都要有心怀家国天下的赤子之心,对国家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以强烈的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在繁琐小事中磨炼耐心,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初心。我们不能像戍边官兵一样守家卫国,但可以在山河无恙的沃土中绽放青春之花。

艰苦奋斗照耀万家灯火。在海拔5380米喀喇昆仑山口的神仙湾哨所是喀喇昆仑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是冰封雪裹、大气稀薄的“生命禁区”,官兵们以守卫祖国最艰苦的地方为荣,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逐步形成了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光芒的喀喇昆仑精神。新时代的年轻干部,从小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大多都较为优越,甚至部分年轻干部在走出校园前都未下过农村,工作之后面对基层工作生活的“困苦”容易萌生退意,但我们现在眼中的“困苦”,其实是戍边官兵为我们守卫的岁月静好。广大基层干部要学习喀喇昆仑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征,把眼前的“困苦”当作培养坚强意志的磨刀石,真正做到“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在基层工作中砥砺奋进新时代。

无私奉献点亮家国梦园。几十年的戍边岁月中,喀喇昆仑精神薪火相传,一代代守疆官兵把风雪边关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面对外军越线,“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牺牲”,他们用热血捍卫界碑,以生命丈量雪原。山河无恙离不开无数将士默默地无私奉献,家国梦圆同样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将无私奉献染成人生底色。我们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将人民群众的诉求、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上来,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中去,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家国梦园的奋斗征程中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抗疫医生英雄事迹5篇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7篇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用6篇

抗疫英雄优秀事迹6篇

英雄事迹2023范文优质6篇

抗疫英雄事迹心得体会7篇

抗疫人员的英雄事迹7篇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7篇

现代的英雄事迹6篇

抗疫英雄事迹心得体会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61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