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篇 >方案大全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8篇

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能够看出教师的备课过程的,教案在书写时能让教师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儿歌说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8篇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皮球翻跟斗的有趣。

2、在玩玩、说说中尝试初步仿编。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玩过皮球。

2、人手一个皮球,小动物贴纸。

3、幼儿用书第3页。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玩球,激发对球的兴趣。

教师:妈妈买了一个球,你会怎么玩?

(二)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有趣。

1、完整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妈妈买个皮球,上面有个谁?(小猴)

(2)教师:我来拍拍皮球,小猴在干什么?(翻翻跟斗)

2、拍一拍,尝试让小猴翻跟斗

教师:看一看,你的小猴是怎么翻跟斗的?(激发孩子拍球的兴趣。)

3、念一念,进一步感受儿歌的趣味。(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并大胆学念。)

(三)初步仿编,体验玩球的乐趣。

1、教师:我来拍拍球,皮球翻跟斗。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想跟着皮球来玩翻跟斗呢?(幼儿自由表达)

2、引导幼儿尝试替换小动物,进行儿歌仿编。(用小动物替换小猴。)

3、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贴纸粘在皮球上,边拍球边尝试仿编。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3

一、活动时间:

1月8日

二、活动地点:

莞城敬老院、东城敬老院、万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东莞时报、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瓦蓝栈

赞助商:花园粥城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东城敬老院:110份

万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 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员安排:1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20人,一个点安排4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 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d 人员集中方式:方案一车辆足够时,集中出发;方案二,汽车不足时,自行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方;

e 小组分工:每组4人,包括领队1人,活动摄影1人,

f 物资安排:粥的运送由粥城负责。相机5台,把活动的记录下来。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动进行:

a 指挥后勤支援提早联系好各个小组的人员,司机,时报负责人。

b 穿好队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时间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带好相应的相机、dv等。

c 派送人员到位后,布置场地,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并做好回收活动产生的垃圾准备。

d 车辆司机到位,到粥城联系好,领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 派发时,注意粥品的特点和温度,并且控制好派发的人数和粥品的数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时进行摄影。

f 派发完,注意回收所产生的垃圾,处理好场地物资。

g 小组合照,组员谈体会,组长负责总结,以文档形式交给活动指挥,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动的点滴。摄影组员负责把照片处理,写好照片的介绍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给指挥。每组上交材料时需注明哪个小组。

h 活动指挥和后勤人员,随时候命,协调好各组遇到的情况,及时调动安排,尽量把活动做到完善。

3、活动总结:

a 各参与人员,可以在我们的网站(阳光网瓦蓝栈版块、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总队网站、瓦蓝行动网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b 组长做好书面的小组总结,可以结合图片一起。

c 活动指挥汇总好各小组的材料,做全部活动的总结,及时发布在志愿者等网站上。

六、 活动应急:

1、如果参加人员不足时,不再统一进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时段进行。

2、如遇到车辆不足时,根据各个点的距离,确立合理的送粥路线。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4

今天第一次向两位新领导展示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前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天划破一只手指头的节奏,再加上失眠的困扰,怪自己给自己负担太重,想太多了。其实没那么恐怖啦。有问题才能成长。非常感谢何老大和周副园长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建议。

从活动目标达成度来说,首先目标一体现了合作,活动过程中也有合作的要求和合作的行为,但对合作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师不明确。合作后的评价缺失。对孩子合作的实际经验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应该是从2人、3人逐渐增加为4人以上的多人合作,每多一人便要仔细思考此人将在合作中充当何种角色。后半句创编的节奏不明确,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本次活动的新经验又是什么?因此可见,第一条目标的后半段是模糊不清,应改为“尝试自主创编泡泡破裂时的节奏。”其次目标二“体验合作创编的快乐。”达成度不够。从活动中可看出,孩子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合作方法和经验欠缺,合作的成效不大,快乐更无从谈起。

从活动设计与组织上来说,

导入部分:以班级固有常规《问候歌》导入,与大家打招呼,形式新颖,但在整体表现感觉上需加强。比如肢体动作的精细优美,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完美演绎上需调整。

复习歌曲:从气息练习到复习歌曲,从唱歌的要求到对歌词内容理解的演唱要求再到表演唱等,小环节体现层层递进。不足之处是练声时吹泡泡的游戏没有利用好,和老师预想的有出入,孩子兴趣转移到了抓泡泡上。显得有点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再者孩子的音乐感觉及演唱状态欠缺了些,比如坐姿、表情等。还有所提的歌唱要求表述要专业,如何让孩子既能唱出泡泡由小变大的感觉歌声渐强,还不至于喊叫?可以用“越来越亮”。

创编节奏:呈现出五种节奏型,内容过满且有难度,且合作经验欠缺,导致目标难以达成。活动过程中所提供的舞板也由于个人过分紧张漏掉。

几个小细节需注意:

1、随身装道具的小袋子要固定放好。

2、需要呈现孩子作品时,可在巡视时视具体情况逐个展示,逐个交流,避免其他幼儿等待。动作要温柔。

3、材料呈现的位置欠妥当,造成孩子围站在桌子一圈,影响正确的视线。节奏谱的起点处及上下位置都需做好标记。或者应该呈现在小黑板上,这样孩子的位置和节奏谱地板的位置都将固定,没有干扰。

4、在孩子自主探索节奏谱时少了主题音乐的渲染,最后环节突然将节奏编进歌曲有些突然。

5、合作要求提好后,应该让孩子先自由分组商量好取好材料后再创编节奏,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急着拿材料而忽略合作。

6、作品展示时,教师心中有目标。在巡视时就要定好哪个作品要公开讲评哪个作品有新的经验传递。

7、提问孩子对图片的不同描述时,孩子对方位词的掌握欠缺,需要平时积累。

对幼儿的表现:总体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包括整体的常规及积极参与、整个的精神面貌等。唯一欠缺的是合作环节,部分孩子小团体主义严重,大部分孩子没有商量,没有听清合作要求,专注倾听理解上有欠缺。

根据本次活动,何老大提出了三点建议:难度降下来,情趣造起来,细腻做起来。我要用心记下来。

以后设计方案时,还要多思考一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要想上好一个活动真的不容易,要考虑前期活动形式的经验、师幼互动的经验、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等。今后我要做的还有积累提问和回应的策略,适时对幼儿活动中的情况作出合理评价,多给孩子们自由表达表现的机会,适当安排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这次活动的选材费了不少脑细胞。之前有一个内容很好《小鱼的梦》非常美的旋律,原打算把那个内容向两位领导展示,于是精心准备了道具等,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被局领导的到访给搁置了。这周开展主题《有趣的水》第二个子主题“会变的水”。这学期因为研究重点定为艺术活动,所以必须开展音乐或美术领域的活动。这个主题的音乐活动真不知道有啥好教材。广泛搜寻各种资源,方红梅专家曾开展过《泉水叮咚》,不过那个活动对资源的搜集及孩子的前期经验要求很高,我们时间紧,一时半会来不及。凑巧,在曹冰洁专家的书籍里找到《吹泡泡》方案,蛮好玩,但是节奏型蛮复杂的,不知道我们孩子能否达到这水平。实在找不到方案,就试试呗。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各种节奏。他们节奏感还不错,但看谱经验欠缺,怎么办,练呗。翻开《3-6指南》思考,感觉整个方案给孩子自由发挥的余地太少,可孩子自主创编的能力真的没有把握,越来越觉得没把握。

自信心不足,特别想放弃。自己都没把握,如何展示给领导啊?无奈之下,求助于周老师,聊到很晚很晚,得到很多建议,获取了信心和能量,太感谢了。时间关系,脑子里一片混乱,一时半会调整不了,硬着头皮上吧。)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

1、手指的名称不同。

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

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一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一 导入部分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展开部分: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三、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四、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结束

部分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四、活动延伸:学习儿歌"好朋友"。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小小鸡的可爱形象,并学念儿歌。

2、愿意愉快的在情景中扮演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材料准备

小鸡头饰一个,幻灯片(小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看,我是谁啊?(教师带着小鸡头饰),我是鸡妈妈,你们来扮演小鸡好不好?今天我们去跟着妈妈学本领,让我们出发吧!

二、共同游戏感知情节

1、小鸡是怎样叫的?(引出,小小鸡,叽叽叽)

2、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提示幼儿观察幻灯片(尖嘴巴,圆身体)

3、小鸡们,我们来到了草地上,那你们告诉我小鸡都喜欢吃什么啊?(小虫和米)

4、那我们和妈妈来做小鸡吃虫的游戏吧!(跟着妈妈做游戏)

三、学习儿歌

我们今天做的游戏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来学习好不好?

1、教师朗读儿歌,幼儿欣赏。

2、教师领读,幼儿跟读。

3、扮演小动物来读儿歌。(模仿小鸡、小鸭、小兔等走路,边走边说儿歌)

4、分小组比赛读儿歌。

活动延伸

告诉幼儿鸡有大公鸡还有母鸡。大公鸡会叫人早起,母鸡生蛋,供人吃。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以及冬至节的来历。

2、感受绘本故事中冬至节的习俗。

3、让幼儿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节气歌》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讲述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绘本故事《冬至节》

二、通过绘本故事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传说三:冬至南吃饺子北吃馄饨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3)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4)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四、游戏活动

用纸黏土制作饺子和汤圆,感受冬至节的氛围

活动延伸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冬至节微反思:

通过此次绘本故事《冬至节》的活动,幼儿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感受了爷爷给孙子讲述冬至节的爱意,并且学会了九九歌,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本次活动幼儿主要作为倾听者,在延伸活动中将让幼儿进一步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能大声的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影。

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引导幼儿说说手可以做什么。

幼儿讨论。

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四、让幼儿知道手指头会变魔术,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观看手影dv,让幼儿感知手指头变魔术的乐趣。

五、教师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出示图片。

提问: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并用动作表示。

六、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的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提问:

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几个手指头变的?

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时,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乐趣。

七、让幼儿在屏幕上表演手指魔术,体验手指在屏幕上留下各种影子的乐趣。

延伸:鼓励幼儿讨论手还可以变什么。

附:儿歌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英语说课教案模板6篇

说课教案模板精选5篇

钢琴课说课教案7篇

说课教案模板通用7篇

绘本故事说课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说课活动总结6篇

幼儿园说课教研总结精选6篇

幼儿园教师说课活动方案5篇

幼儿园说课教研总结模板7篇

幼儿园说课教研总结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575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