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写心得,写心得要把学习到的意图和精神把握准,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1
那里,是真正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去聆听那震天动地的声音:战士们的呐喊,飞机的轰鸣,坦克的呼啸,百姓的抱怨和哭泣……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一个处在战乱中的弱小的国家。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中,却爆发出了一场不容小视的“壮举”!
长征,25000里的征程。艰难、困苦、饥寒交迫、万难当头,天哪!我第一次觉得语言竟如此匮乏,没有一个词语能够来完整的来形容长征的“难度”。没有根据地,没有足够的装备,红军有一颗救国救民的心,还有一个拯救中华民族的梦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梦想存在,才有了长征的胜利。
我的生活也是长征的“夸小”版,虽然生活中我是个十分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可小不点的生活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长征版的困难挫折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层出不穷,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它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接踵而来。例如面对外教的时候,肚子里没有点洋文墨水,就真的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啊。学英语的时候脑袋都要大了,瞪着那些个调皮的单词字母们,眼都要出来了,那些小鬼们就是不往我的脑子里走,真该找个特工好好修一条“英文单词高速公路”。
坚定的信念像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唯一的萤火虫,即使再黑暗,也还是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火光存在,将我照亮,不管那火光有多么渺小,它都不会消失,只要它存在在那,漂泊的心就好像有了依靠,犹如迷失的孤船找到了停泊的港湾。它照亮了前面的路,让我不那么害怕走下去……
有了坚定的信念,我好像有了个特能干的助手,它像个技艺超凡的魔术师,把长征都能变得不那么可怕,却好像把我变得更能干了,像个侠客用信念这把锋利的宝剑干掉了生活中长征版的小鬼们。所以,梦想、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理想都是我们首先要寻找的宝剑,侠客只有配齐了宝剑才能更顺利地登上他的长征之路。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2
2021年是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7月10日—19日,为纪念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40人,耗时10天,跨越江西、贵州、陕西三省,以亲近实地的方式走进那一段历史,身体力行感受长征的雄魂,体验长征路途的艰辛。
重走长征路在长江第一渡开启
“没有吃苦,就没有成长!重走长征路让我在吃苦中磨练意志,学习成长。我特别开心能参与其中。”深职长征团队成员之一,来自艺设学院视传3班的张释如在前往长征第一渡的路上坚定地表示,别看她个头不高,吃苦的决心却不小。
7月11日上午,40名团队成员沿着于都河畔,冒着中雨,一路徒步,来到耸立在河畔东门渡口边的纪念碑前——“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我宣布,深职院重走长征路正式出征。”随着校团委书记的一声令下,重走长征路活动在纪念碑前正式开启。“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请学校放心!”30名学生坚定响亮的口号不但为重走长征路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也激发了每位同学的斗志,为接下来的徒步打下基础。
“领誓哥”把重走长征路当作人生财富
因为两年的入伍经历,“领誓哥”王一楠对红军的感情特别深厚。退伍回校后,他便开始关注参加过抗战的红军老战士,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为军人送温暖。在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中,他不但入选,而且还十分有幸成为出征仪式上带领队友们宣誓并表态的“领誓哥”。
“能够和小伙伴们亲身体验红军85年前走过的路,这份经历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站在纪念碑前的王一楠自豪地说,“希望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让我们特区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革命的精神同样可以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
据悉,深职院纪念长征胜利会师85周年暨重走长征路活动为期10天,以重走长征路,观红色旧址,唱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扶贫希望小学,开发红色微课堂等为主要内容。40名参与师生途经瑞金、遵义、延安三地,每天徒步3小时、10公里以上的路程,并在红军山、娄山关、宝塔山、吴起等红军长征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地方开展专题微课。“让特区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同学们在感受红色历史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同时让同学们在与延安枣园中学结对子,搭建爱心书屋中,为革命老区传播青春正能量。”随队老师如是说。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3
井冈山,天下第一山,那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的自然景观令人向往,而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土地上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百折不挠,为着信仰而奉献一切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震撼着我们,让我们心潮激荡、难以忘怀。这里,我想谈一下自己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感受。
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面,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这条羊肠小道、崎岖不平,看起来和其他的山路并无太大不同。然而,1928年10月,就在这条小道上,红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时年42岁的朱德毅然扛起扁担加入到挑粮队伍之中,红军战士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保障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据说,一次毛泽东主席和战士们在黄洋界的一棵荷树下歇脚,毛泽东主席问:“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战士们有的说“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可以看到湖南”。而毛泽东则意味深长地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于是,这条挑粮小道上不仅有“朱德扁担”的故事,还有毛泽东主席和红军战士“荷树对”的佳话。也因此有人说,“这是一条挑粮小道,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阳关大道”,“是理想之路、希望之路”。
我们的体验活动开始时正是雨后初晴,大家身穿红军服、手持竹竿,走在空气清新、凉爽湿润的林间小道上,笑语欢声、兴致勃勃。随着路途的推进,大家的脚步渐渐沉重,开始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队伍越拉越长,而小路蜿蜒曲折,好像看不到尽头,不觉之间,说说笑笑的声音渐渐淡去,静谧中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和沉重的呼吸声。路越来越陡,衣服早已湿透,三三两两行进的同伴们开始互相鼓劲、咬牙坚持,“我们几乎是空着手走,走的又只是当年漫漫长路的一小段而已,却如此艰难,当年革命先辈们挑粮上山,又是何等的艰辛!”走在这承载着历史的斑驳小道上,看着雨后更显苍翠的翠柏青竹,听着身边微微的叶声竹风,不见飞鸟,未闻虫鸣,偶尔遥想当年革命先辈们打江山的艰苦奉献和壮志胸怀,但更多时候是拄杖前行,小心躲闪着土坡的松滑和凸起的石块。“坚持,再坚持……”终于,我们走完了既定路途,尽管大汗淋漓,却都带着胜利笑容。
“革命必将有时转,得到胜利方始休”。返回途中,面对云雾缭绕的井冈群峰,大家思绪万千,重走挑粮小道,缅怀伟人业绩,再忆峥嵘岁月,这里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85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5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5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据历料记载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长年被积雪覆盖,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1__0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红军指战员日均行军74里。长征途中,领袖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红军的模范行动,使亿万群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希望。
苦难凝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当年的战火已经散去,新的长征依然山高水长。面对严峻的困难、复杂的考验,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和鞭策全党全国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让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无畏地大步前进!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5
在20__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__周年,是长征__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6
长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中国革命史上的美丽画卷;长征,一首呕心沥血的壮丽诗篇;长征,历史上永放光芒的丰碑!
长征精神见证了我们中国人刚强不屈的傲骨,百折不挠的信念。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信念,不只是精神,也留给了我们弘扬长征精神的责任。
红军战士们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多少的辛酸!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多少磨难。吃的是什么,穿的又是什么?爬雪山时,很多红军战士因为衣裳单薄,而被活活冻死,那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知道吗?我们不知道!我们从没体验过这种感受。过草地时,红军战士门经常被陷入沼泽地而长埋深土。他们吃的是什么呢?他们吃的是皮带啊!把皮带煮熟后,这样一口一口的咬啊!那是什么滋味,我们清楚吗?我们不清楚!我们从未吃过这样的苦。试问一下,现在改革开放了,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个个丰衣足食,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辛酸呢?
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里。在家里,爸爸妈妈对我们关怀备至;在学校里,老师对我们关心不以,无悔的传授给我们知识。那我们呢?我们该回报社会了,该回报这个生我养我的大家庭了,我们该交上一张怎样的成绩单呢?爸妈对我们的关心,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是该看到结果的时候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长征精神要靠我们来传递,要靠我们来弘扬。长征胜利已经85周年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还有一条新的长征路要走。虽然走这条路不会让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走这条路的困难与辛酸,还是未知数。也许,在这条新长征路上,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在历史上长征已经是一个终点,但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长征,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凝成的道路,又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而不惜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正是他们的血点醒了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起努力吧!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而奋斗吧!我们共同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携心共进。祖国应有我们而精彩。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7
长征,是决定中华人民是否能站起来的重要决策,长征路上无数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炮火,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加入共产党,在那艰难的长征路上,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才铺平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道路。
在长征路上,战士要走过草地,那草地一望无际,只要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沼泽。战士们的粮食吃完了,只能忍饥挨饿。他们一天走200多公里的路,休息的时候坐下,可有的战士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穿过草地,他们又面对着一座座雪山的挑战,战士们一个个毫不犹豫的上了山。在雪山上,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面临掉下去与雪崩的危险,他们饿了就杀马吃、后来就用皮带、棉花、草根来充饥,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便走一百步休息一下,后来减到三十步,就不能再减了,如果再减的话,就会永远长眠在雪山上了。过雪山时,战士们在零下30度穿着单衣,一个个冻的手发红。牺牲的战士5个人或6个人一起埋在雪地里,剩下的战士望着那里恋恋不舍的含泪而去,那些英勇的战士翻越了20多座雪山,受尽了磨难,牺牲了成千上万名战士。长征终于胜利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
长征,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泪水与血水汇成了一条小溪,翻起朵朵长征事迹的浪花,在这幸福的岁月里,这条小溪依然在人们心中流淌着……
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篇8
今年是建党__周年,也是长征胜利85周年。为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7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宣讲团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田延光在出征仪式上致辞,校长梅国平为红色文化宣讲团“重走长征路”活动授旗,仪式由党委副书记聂剑主持。
田延光强调,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高校大学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并希望红色文化宣讲团的成员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认真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意蕴,用心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辈们开创革命事业的艰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注重实践、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并通过在校内外宣讲的形式把长征精神传承好、弘扬好。
红色文化宣讲团是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2021年11月份学校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井冈行”活动,2021年4月份又组织了红色文化宣讲团“苏区行”活动,两次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红色文化宣讲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面旗帜。今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720多位报名同学中选拔了22位表现突出的同学作为红色文化宣讲团骨干成员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于7月9日从南昌出发,途经江西南昌、瑞金、于都、广西兴安、州遵义、习水、四川泸定、汶川、陕西延安等地,计划历时约一个月。“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访红军长征足迹,瞻仰革命旧居旧址,查阅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长征故事,并组织有关宣讲活动,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给社会。“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结束后,红色文化宣讲团参加队员将在全校各个班级进行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并将分赴南昌有关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