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受的最佳方式,你知道该如何写吗,体会是记录我们心中的收获,想法,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献爱心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献爱心心得体会篇1
逛书店偶得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断断续续的读完,有很多感触,其中,漫溢书中的是浓浓的“爱心”,让我回味和反思。
他认为有两类人是不能办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势必追求短期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商人重利轻义,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
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向学生“还债”的程度。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很明显,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
献爱心心得体会篇2
这次去往邵阳市的武冈县做两天的公益热心活动使我成长了许多,我明白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也知道在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许多热爱学习的可爱孩子却又因为生活的贫穷,以及地方的落后而无法向我们一样坐在明亮而又宽广的教室里。
车外的雨哗啦啦的'下着,今天我们就要和本部的学姐学长们一起,带着满车的爱心物资一起前往邵阳市武冈县大甸中学小学。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简单的休息过后我们一起排练了我们准备教那里可爱孩子们的新歌《铃儿响叮当》,歌曲朗朗上口,节奏欢快,与本部的哥哥姐姐们一起排练的情节仿佛在脑海里出现过似的,一遍又一遍。排练完,我安静的躺在床上思绪不安的扭动着,慢慢飞往了明天。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们吃什么、穿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上课。
终于,第二天我们一起前往了大甸中学小学,我们一进入校门里面的景象就令我惊讶不已,他们的学校里只有简简单单的升旗台,据说还是前不久,爱心人士捐赠的。一个不平整的操场,几栋破败不堪的教学楼,等到我们走进教室,在昏暗的灯光中几乎都看不清全班同学的容颜,我看到了那里的孩子们,在当时寒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我们身上温暖的棉衣,而是几件老旧了的单衣,因为营养不良而比城里普通的同年级学生普遍低半个脑袋,他们的脸被刀般寒冷的冷风吹得通红通红,我的心不禁猛地一颤抖。在课堂上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教他们唱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歌,他们的口音虽然不标准,但都是非常认真的唱出来的,我在课堂上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双眼,再看看他们的破败的教室,不自觉得带上了惭愧。
一个小时飞快的过去,他们在我们细心地指导下,虽然不熟练却可以慢慢的跟唱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表演了我们刚教他们的歌曲,我们的情绪是高涨的,我们的热情是高昂的,我们的歌声是嘹亮的,我们想让他们知道在这个小镇的外面有更加美好,更加绚丽的世界!他们也跟着我们一起唱着歌,歌声在空中飘飞不散。
让我们奉献爱心,撒播天地,让爱心在世界上永不停止。
献爱心心得体会篇3
7月21日阳光镇长山下乡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启幕,我早早的就来到了长山店门口,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长山分会场的秩序,恰好也是长山镇大集,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就犹如我们今天的活动一般,也是意义重大。
在场所有的店员和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的忙碌着,舞台搭建、彩虹门、条幅的准备与布置,不一会长山镇妇女队长领带了一群为今日活动义务演出的表演团队的大姐,大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穿戴整齐统一,仿佛也在想尽办法为我们今天的募捐活动锋线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与爱心帮助我们可以筹得更多善款来帮助长山镇需要帮助的特困家庭。
活动开始了,主持人一上场就引来了众多百姓的围观,大家好奇的围聚过来,当发现我们是在进行爱心公益活动后,纷纷慷慨解囊上台捐献出了他们的一份爱心,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捐出了他们的爱心,真的是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原来爱心真的是可以传递,可以感染到更多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的爱心人群。
走访开始了,虽然我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可是看到同样生活在农村,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家庭现状之后,让我顿感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值得珍惜,不幸的家庭是该有多么的不幸。破败的房屋,纸糊的房顶,重病缠身的家人,为了生计和医疗费用而发愁的家人,我细细打量了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厨房的灶台上有的只有大萝卜和大白菜梆子,见不到一丁点荤腥。家中的家具全是早二十年能见到的老旧的木头材质的柜子、箱子,上面已经布满了灰尘。简陋的居住环境,更显的这家人的生活困苦。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家人的生活已经够艰难的了,可是偏偏又身患重病,连最后一点可以自力更生的能力都丧失了。看到这里,我已经看不下去了。我离开了屋子走到了院子里,呼吸了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心里的压抑才得以释放。
贫困的家庭有很多户,我们本次活动只走访了19户,但是我相信在东港各大乡镇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本次活动的传播效应,可以让更多社会上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一块,将目光多关注关注需要帮助的这部分群体,可能我们少抽一盒烟,少叫一次外卖就能帮助一个家庭解决两三天的生活费。真心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群众联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
献爱心心得体会篇4
在今天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以往的教育活动也注意到了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导师作用,但这种认识显得笼统而模糊。什么是“全面健康成长”,况且健康也有不同的标准,我们认为所谓“全面健康成长”就要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现代教育的意义就是从“人生”出发的教育,能满足人的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的教育,能使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充满生机,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控制着环境的人——————班主任,当然就发挥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如何履行这一职责呢?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把德智体融为一体,统一在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为人民炼一炉好钢的实践中,因此我们提出了“厚德,睿智,强体”的教育理念。
这里的“厚德”不仅仅是学生的厚德,更是对班主任自身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
1、诚实,正派,正直;
2、树立远大理想,要为人民多做贡献;
3、做有丰富情感的人,要热爱生活,更要善于创造美好的人生,让别人因我更幸福,世界因我更精彩。这就需要不仅学生有爱心,班主任老师的心里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爱我们的学生,更爱我们的工作,为了找到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在每届学生的开学伊始都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青春档案,找到了一个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场所。三年坚持下来,不仅记录了学生成长的历程,也使我与学生的心贴的更紧,收到了明显的德育效果。
“睿智”就是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素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站在系统的高度,以发展的观点教学知识,使学生有一个被不断激活的思维状态;
2、重视向哲理观点升华高层建筑;
3、在课堂则是创成学生超前思维不断挑战老师的态势;
4、追求高效率,不挤占学生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让不聪明的变聪明,让聪明的更聪明。
在“强体”的过程中,我们为每届学生配备了部分体育器材,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班特点的训练计划,每天坚持训练,三年不懈,虽然我们班是实验班,可我带的学生在首届校运动会上都勇夺团体总分第一,篮球、足球赛也常常力拔头筹,体育锻炼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真正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20xx届的高三(1)班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61人参加高考,有37人达到重点分数线,3人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一人以淮北市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xx届有71人参加高考,其中40人达到重点分数线,更为重要的是三年的锻炼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我想以赵朴初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我此时的此刻的心情,“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底,费尽了千方百计,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点点滴,光和热,无穷际。”
献爱心心得体会篇5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