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不同的启发,这时候就可以记录下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在写心得体会时一定不能马虎大意,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羽毛球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1
去年刚入校时,我出于兴趣体育课选修了羽毛球,因为高中时课余也经常打羽毛球,觉得对这项运动挺熟悉的,深入学习后发现羽毛球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自认为还是个爱运动的人,又比较喜欢球类。这学期选了羽毛球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动作居然那么不正确,这一年来的学习后自己改掉了不少错误的动作,也锻炼了身体,丰富了课余生活,感觉选择羽毛球是个正确的选择。到大学,选择羽毛球课,其实这才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到羽毛球。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这下子倏的多了些许严肃。
既然是作为选修课,那么上课时也就不像平时打球那样是出于娱乐或者锻炼的目的。一些基本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做标准也并不容易。
1、握拍:正手握拍时强调虎口必须对准拍沿,五指放松,手腕自如。
2、挥拍:如何挥拍是初学者的关键。主要体会手腕用力。击球一刹那,拍面与球垂直。手腕放松,胸打开。
本学年主要学习了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这也是期末考试的内容。正手发高远球:
身体形成左肩向球网,身体重心移植右脚,右臂向右后方摆起,完成引拍动作。完成引拍动作之后,紧接着身体重心随着上体由侧面转向正面而移植左脚,右脚跟提起,上体稍微前倾,右前臂向侧下方挥动至上体由侧面转向正面是,左手开始放球。此时腕部动作尽量伸展,做最后击球动作,右前臂完成向侧下方挥动后,紧接着向上方会动。此时前臂内旋,使腕部动作由伸展至微曲,击球瞬间,手指紧握球拍,完成闪碗动作,球拍击打到球市拍面成正拍面击球。
反手发网前球:
两脚与肩同宽,右脚在前,脚尖对网,左脚在后,脚尖侧后点地,重心放在右脚上,为了提高击球点,右脚可适当提踵;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球的羽毛处,球头自然倾斜置于反拍前,右手反手握拍自然屈肘放至体前拍头朝下,两眼正视前方,呈发球前的准备姿势。左手放球的同时,右手前臂以肘为轴内旋,带动展腕由后向前做回环半弧形挥动,准备击球。击球时,尽可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击球点,手腕由外展至内收发力,靠手腕和手指控制力量,以斜拍面向前轻轻推送切击球托,使球尽量贴网飞过并落入对方前发球线内。以制动动作结束发力,并迅速将握拍姿势调整为正手放松握拍。
除技术要领外,我还总结了几点心得:
1.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积极主动向水平高的人学习,不要怕别人拒绝,每次学习一个动作,积少成多,技术水平能飞快长进的。通常水平高的人,只要不是花很多时间,有人虚心向他求教,都会给予点拨的。
2.勤思苦练。学习技术,不能蛮练的,得善于观察和总结,认真思索和揣摩,才能领悟动作精华,避免是似而非的错误动作定型。
3.学习鉴赏。自己不打球时,多认真观看他人的比赛,细心揣摩别人的长处,增长自己的见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事后的自己练习中,借鉴他人的精华技术,有意尝试,逐步体会,最终化为己用。
4.乐意教学。其实,有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很多人对它的理解都会有不同的,而在教他人练球时,就能温故知新,能细心感悟到技术动作的细节,通过他人的提问,还能挖掘出自己没在意的理念,从而更能体悟到技术动作更大的内涵,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完美。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与训练,我受益匪浅。羽毛球是一个耐力、速度、力量并重的项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该找到自己身体素质和技术上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2
去年夏天我去学打羽毛球。今年夏天,妈妈让我继续学习打羽毛球。
但是我不想学,因为我去年学了一个月,只学了羽毛球最基本的一个动作,————脚手架。搁架难,两脚分开站立,左脚脚趾着地,右脚重点。右手握拍,手臂弯到头后,左臂伸直,五指抬起,眼睛盯着指尖。光是练个支具就腰疼,连腿胳膊都疼。但我妈对我说:“做任何事,先难后易,先苦后甜。也许今年你会觉得轻松多了!另外,不能半途而废。去年不是白学了吗?”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再试一次。
也许加上去年脚手架的基本功训练,今年学习其他动作就轻松多了。今年我们学习了以下动作:定点接球、后接球、正手接球、反手接球、发球。这些动作都是基于基本动作“支架”,比如定点接球:第一步要有架子;第二步先左转,右肘向上,左手向下。第三步,右手举到耳朵正上方;最后一步,右手快速划向左大腿根部。看我介绍的,是不是很繁琐,但是感觉比去年学的急切多了。我妈说的没错,先难后易,学起来容易多了。
今年夏天,许多新学生来学习打羽毛球。和我去年一样,他们只练了脚架,五十分钟脚架都动不了。汗水顺着脸流下来,后背的衣服都湿了。看着他们,我觉得我比他们舒服轻松多了,让我们学会一心一意去玩吧。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3
我要感谢团委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段难忘美好的经历。通过这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打羽毛球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总以为只要尽力把球呼喇过网就可以了,现在我知道它是有章法的一种运动,羽毛球是个斗智斗勇的运动,同一球况,有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网前的搓、推、扑、勾等,我想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一拍置人于死地,也可多拍通过球路的变化让对方无力以对来温柔的取胜,既锻炼了我们的球技也增强了遇到紧急球况时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
于教练讲到羽毛球的精髓在于头脑里的球路,手上的技巧以及脚上的步伐三方面,这无疑指明了我这个半路出家打球人的努力方向,如是练习,受益匪浅。
首先一定要培养自己打球的落点意识,每出一拍,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我要打在哪个点,那么为什么打那个点则是平时看高手打球总结提炼的结果,其实根本上就是忠于让对方被动接球这一原则,比如打对手的空位,打对方的反手位等等。
有了第一步落点意识的培养,那么是否可以打准自己想要的点位则是对第二步球技的考验了,球技的灵魂在于对手腕的灵活运用,于教练告诉我们一个小妙招,就是跳双摇,不仅可以练习手腕的灵活性,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弹跳力,这两项在提升羽毛球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步就是脚上的步伐了,它就像树木的根基一样重要,它是打球好赖的决定性因素,有句话说的好,手法似招式,步伐似内力,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努力练习好自己的步伐。
值得高兴的是,通过教练的监督提醒,我的有些动作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左手可以顺其自然的抬起来保持平衡,等球的时候拍子不再耷拉在地上了,步伐和手上技术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协调能力还欠佳,动作做出来不是很协调,虽然自己都在努力的做着正确的动作,可是还会看起来怪怪的,网前技术需要柔韧性,这也是我所欠缺的,我的动作看起来就会很僵硬,动作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为期十二次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练球的热情,让我情绪激昂;大家球技的骤增,让我振奋不已。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希望我自己保持好这份激情,勤加练习,多向高手请教,尽快提升自己的羽毛球水平。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4
运动是健康的保证;运动是生命的源泉;锻炼是快乐的源泉!
有一天中午,我和爸爸吃完了中餐,爸爸去睡午觉。我不知道在家做什么。我在房间里徘徊,从我的房间跳到我父亲的房间,扫视我父亲的房间。突然发现门后挂着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眼睛一亮,我说:“我会打羽毛球!”说完,我摘下挂在门后的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和朋友去打羽毛球了。
我们来到我家门口,肖骁先当裁判,小李和我来打羽毛球,我先发球。我左手握羽毛球,右手握羽毛球拍。我把羽毛球放在羽毛球拍上,然后用手肘往前推。我立刻放开左手,球落在羽毛球拍上,正好被我的羽毛球拍推出去。球在空中画了一个抛物线,向小李飞去。小李看到羽毛球来了,就拿起球拍对准球。羽毛球到了小李球拍对准的地方,小李把手肘往后一放,用力打了下去。这时,球像迫击炮弹一样飞了起来,径直向我扑来。我举起球拍,对准球。这时球已经落在我的球拍上了,我想打小李。可惜我把球打出界了,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而小李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吴悠输掉了一场比赛。"裁判小小一脸正气地说道。
轮到小李发球了。他把羽毛球抛向天空,用右手举起羽毛球拍,用力击打。球很快从天上“飞”到我身上。我也提到了羽毛球拍。当我看着球到达我的头时,我把球拍对准羽毛球,用力打了它。然后羽毛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直奔小李。小李也不甘示弱。看到羽毛球后,他瞄准它,用力打了一下。可惜小李没打中,差了几厘米。“吴悠赢了!”晓晓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就这样,我们打了一场又一场,中午在我们的羽毛球里溜了。
打羽毛球不仅给我们锻炼,也让我们快乐。我喜欢打羽毛球!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5
头戴一顶小白帽,身穿好多小羽毛。飞来飞去空中滑,看你能否接到它。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哈哈,告诉你,这就是小小羽毛球。就在前不久,我和哥哥展开了一次羽毛球大战,想去看看吗?ready?go!
那是一个不平凡的早晨,妈妈提议让我和哥哥来到楼下的花园里运动,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我都好久没去打羽毛球了,不如,我们去打羽毛球吧!”我一声令下,大家早已准备好了球拍,出发了。
我们来到花园旁的车行道上,选好了一块合适的地方,准备好,便开打了。我们猜拳定先后,哈哈,我赢了,我先发球。于是,我拿起羽毛球,渐渐的把球拍往前一挑,小小羽毛球腾空而起,在空中跳起了优雅的“圆舞”,落到了哥哥的面前。不愧是哥哥,一下子就接住了球,和我的三脚猫功夫差多了呢!只见哥哥马上用力一挥球拍,小小的羽毛球就飞出了“千里之外”。我马上转身往后跑,好不容易接到了球,但是现在在转身打已经太晚了,我紧闭双眼,用力一挥球拍,小小的羽毛球就这样“咻——”的一声,飞过了线,和线来了个亲密接触,“哈哈哈哈哈”我不禁大笑,想不到我运气这么好,这样也可以飞过线,可是……
哇哈!哥哥趁着我正做白日梦时,已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捡起球,跳了起来,来了个急速大扣球,让我顿时手足无措,我大叫道“哇啊!你这是,这是趁人之危!”哥哥根本不理我,在前面晃啊晃啊晃,把我气得直跺脚呢!
我开始认真起来,也许是发火的原因让我一下子充满了力量,我拿起球,把球拍往前一甩,小小羽毛球就像子弹一样擦过哥哥的肩膀,落在了哥哥的头上。这样的哥哥就像一个小丑,我和妹妹在旁边哈哈大笑。
只见哥哥不甘示弱,拿起球就一拍,我马上跑了过去,接住了球,糟糕,接不到,我不禁想到,我看了看球拍,把球拍轻轻一歪,球好不容易被我接到了,只见这个小小的球斜着飞过了哥哥的裤腿。哥哥本以为我接不到这个球了,没有丝毫的准备。那一球,就这样赢了……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6
今天吃完饭,拿着球拍和妈妈去打羽毛球。打了将近40个球,一个老奶奶带着小妹妹来了。没想到她小姐姐很喜欢看足球,坐在旁边的自行车凳上看我踢球。现在,我玩得更认真了!
每次我差点拿到球却没拿到,我奶奶和小姐姐就喊:“啊!”听起来好像是为我感到惋惜,因为我错过了舞会。打完50多个球,我妈说:“我们再打10个球就回家了!”我说:“我们打15个球吧?”“你看你都出汗了还要打15个球?”“拜托,就打15个球?”母亲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好吧!打15个球就行。”当我只剩下四个球的时候,妈妈看到我情绪不高,对我说:“妞妞,只要我们能连续打六个球,我们就多奖励三个球。”我说:“也就是说打三轮!”“可以!”“好!如果你连续打两轮,你将得到两个以上的球。如果你连续打一轮,你将得到另一个球的奖励!”“好吧!”“打四个回合,再奖励四个球!”“好!”听到妈妈的建议,我立刻感觉好多了,打球也更起劲了!每当只剩下一个球的时候,我就那么认真专注,一下子打了三个回合,直接把剩下的球数提高到四个。还有一次,打完剩下的四个奖金球,又连续打了三个回合,“七个!”我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再玩一会儿!”不一会儿,六个,五个,四个球下来了。我说:“哦,只剩三个了!”然后,我很认真很努力的打球。结果我又回到了7球,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啊!8个球!”我大叫。结果又是两轮。但是后来,球的数量开始从七个下降。"这个球总是像3,4,5,6,7,3,4,5,6,7 . "
我带着一点生气的表情说。看到只剩下三个球了,我又被我妈拍了。二,一,零!我哭着和妈妈一起走,没有心情。妈妈说:“我们再打三个球吧!但这三个球是为了安慰你。不能加和奖励!”我说:“还不如不打!我们走了一会儿,我妈对我说:“我出来陪你玩高兴。你今天打得很好,我应该很高兴猜对了!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哭吗?”我说,“但是,最后这几个球都是你拍的。我很难受,或者你可以和我玩4个球。"
妈妈说:“好吧!不过这一次一定要把握好这四个球,我们两个都要特别注意,尽量多拿几个加分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四个奖金球的状态!”这次打得很认真,发现今天自己的羽毛球水平好像真的提高了。“六,九,十二!我打了12个奖金球。”
羽毛球心得体会篇7
由于大二时候到外校交流学习,有一学期的体育课需要补休,于是大三下学期的时候选择了羽毛球。在老师细心认真负责的教导下,我的羽毛球技术有了不小的改观,对羽毛球这项运动也有了全新的、更加专业的认识。
羽毛球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打,常常跟玩伴一起,三两个人找块空地,不用球网也能玩得很开心,打得很起劲。但因为从来没有人进行过指导,也没有什么羽毛球常识,只是学着电视上大人们的样子,所以在正式学习羽毛球之前,自己的击发球技术存在着很多可笑的错误,后来学了这门课,通过老师的讲授和与“球友”同学们进行的交流,意识到了许多自己之前所犯的低级错误。
学过羽毛球之后,我在站姿和步伐上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打羽毛球虽然看起来是以上肢为主进行的运动,但其实打球时候的站姿、步伐都非常的至关重要。在老师对基本步法进行讲授前,我完全没有去想过这些,站姿都非常随意,接球时的跑动也完全不经过任何思考。最典型的例子是,从小到大和我一起打羽毛球的朋友们常常会戏谑或调侃我一点:我在打羽毛球时,尤其是发球的时候,常常会“金鸡独立”,接发球的瞬间会把一条腿后抬,于是大家常常笑我,说我打球的时候像跳舞。现在回想一下,就是因为自己“站没站相”,步伐也不对。老师曾经给我们讲授过基本站姿和上网、接球的步伐要领,例如,在准备接球时,两脚分开,双腿自然弯曲,而不是笔直站立;又如,在判断准对方球的方向后,若距离近就弯曲成弓步接球,若距离远则快速并步移动后再接球,而非满场乱跑,这样既消耗体力,又没有好的效果。步法的要领有:准备,判断,起动,移位,到位,击球,回位准备。其中,我认为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便是最后一点回位准备。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击完球在哪里就停在那里接下一个球,而不是再站到开始的区域做好准备动作,这一点是我经常忽略的,也是我努力改进的'一点。另外就是在击球位置的问题上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只要球打的到,击球不分什么早晚,但后来通过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练习的体会认识到,击球时要尽量在前方,尤其是高远球,不要等到球已经落到自己的后方才去击球,要争取较高的击球点。
第三是手臂的发力。在学习羽毛球之前,自己从来没有注意过发力部位的问题,有时用手腕,有时用小臂,有时用大臂,没有任何规律。后来我学习到,不同的击发球类型应当对应不同的发力部位。例如,网前搓球时用手腕和手掌发力即可,不需要调动整个手臂,大臂不需要发很大的力,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除了课上老师的教授,平日的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凡事不能纸上谈兵,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悟出新的道理进行改进。
平日对对墙击球这一考试项目的练习也让我得出了新的心得。通过个人的练习,我总结到对墙击球有三大要点,一是握拍方式(正手和反手),二是击球力度,三是最为重要的击球点。一拍正一拍反的击球方式对我们的动作协调有一定的要求,击球力度的大小决定着球弹回的状态,我们需要根据其进行灵活的调整,而击球点则直接决定了球击到墙上的高度、位置和方向,球落在拍子上的位置很重要,球的前端垂直落在球拍上还是侧面落在球拍上都会影响到我们击球的质量。
网前反手发球这一项虽然简单,但是深究起来也有学问在里面。平时练习的时候使用网前反手发球并不会太在乎发出球的质量,但到考试的时候细究起来才发现需要注意的其实有很多,除了站姿,发球姿势,最难控制的恐怕就是发出球之后的球的落地点。看似很宽的区域,其实要发到指定范围里还是很不容易的,力度太小会进不了对方发球线甚至不过网,用力太大则会使球落得位置太靠后,在实际与对手练习时则会使得网前的球变成高远球一样的效果。
总之,羽毛球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其实处处皆学问,其学问不仅在于理论,更在于不断地练习和体会,还要注意战略战术,这样看来,要想打好羽毛球也绝非易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