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不少人都知道写心得体会是能够让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的,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篇1
身有残疾是人类生命体征的缺失,对残疾人而言,无论是肢体的残缺,还是脑瘫的智障,都是一种遗憾和生命的不完美。
但是残疾人因为有了残奥会,更准确地说,因为有了专门为残疾人举办的奥运会,便使之生命充满华彩!
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别样的美丽,他们用乐观、勇气和拼搏感动了世界,也让健全人的眼球为之一亮。
身高只有1米34的被誉为"女菲尔普斯"的美国残疾人运动员艾琳·波波维奇在9月9日的女子100米蛙泳sb7级比赛中夺得了个人的第三枚北京残奥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个先天软骨发育不全的美国姑娘天性开朗,从小就活跃在足球、马术等各种体育活动中,长期的锻炼给了她出众的身体素质,而游泳和残奥会让她成为世界级明星。她说:“残奥会的魅力在于,身体残疾的人们不再深陷于自己的残缺,而是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做到什么。”是啊,体育运动和残奥会这样的竞技舞台,恰恰也是残疾人身体和心理康复的双重良方。对更多突然致残的人来说,体育和残奥更有着一种“拯救”般的效果,很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美国强人法布里钢牙咬住弓弦独臂射得一枚铜牌,铸造了令世人仰慕的奇迹;网球选手尼克·泰勒在上肢致残的情况下,一改独特的用脚发球方式,有人戏称他为“网球马拉多纳”;被誉为“独腿美人鱼”的南非奥运、残奥双料选手纳塔莉·杜托伊特说:“实际上我参加残奥会并不是以比赛的心态来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目标。在我16岁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自己会遇到车祸。对我来说,能继续活着,做我现在想做的事,就是很幸福的。”她还寄语那些和她一样渴望实现目标的残疾人:“我希望他们走出来,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如果你有梦想、目标和信念,那就该行动起来,去实现它。这对所有残疾人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她和来自巴拿马的萨依德·哥麦兹在残奥会闭幕式上同被授予了顽强拼搏奖的殊荣。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篇2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不仅考验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也承载着满足群众健康生活、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它的顺利筹办不仅助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也点燃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万丈豪情;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最美集锦”,也是展现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舞台。
疫情之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正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各项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奥林匹克运动事业作出新贡献,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篇3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道上,场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为北京冬残奥会转换期工作进行冲刺。记者走访时看到,正在测试的颁奖台不再是冬奥会时的台阶样式,而是改为坡道——以方便坐姿运动员上台领奖。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赛场部分、场院区及技术楼组成,共有11条赛道、总长8.7公里,沿山体自然地形而建,分为竞赛主赛道、残奥坐姿赛道及训练赛道。
作为古杨树场馆群三大场馆中唯一一个承担冬残奥会竞赛任务的场馆,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两个大项的比赛,共产生38枚金牌。
“其实,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前期设计时就充分将无障碍理念融入其中,目标是适用于全部人员,所以场馆所有的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都能实现无障碍通行和无障碍使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说,“在转换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冬奥会的基础上做‘加法’。”
为了能让残障人士在冬残奥期间顺利地参赛、工作以及观赛,场馆在硬件、软件上均做了充足的准备。
“往届残奥会中,很多时候都只有赛道上有坐姿运动员的专用通道。”陈国徽说,“此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专门沿赛道外沿设置了2.5米宽、近1000米长的专用通道,坐姿运动员更换坐姿滑雪器后,能由该通道独立自主完成热身、参赛、等候成绩、赛后采访等全流程动作。”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告诉记者:“转换期间,场馆将增设轮椅、矫形器和假肢维修间、轮椅存放间、坐姿运动员更衣室等功能用房,为坐姿运动员参赛提供基础保障。”
“场馆还专门印制了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反兴奋剂检查用语表,为视障运动员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刘里里说。
针对残障运动员特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还对混合采访区进行了调整。来到混采区,记者看到,混采区的围栏、防滑垫和铁马已被移除。之后几日,场馆将对雪面高度、坡道坡度进行调整,并降低围栏高度,以方便坐姿运动员接受采访。
除了运动员,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也充分考虑了其他到馆人群的无障碍需求。
“观众进入‘冰玉环’通道后,都是可以无障碍通行的。另外,工作人员的所有通道也是无障碍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无障碍电梯进入自己的工作点位。”刘里里说。
场馆在看台视野开阔区域设置了无障碍摄影席和媒体席,在场馆媒体运行中心设置了无障碍工位,方便残疾人记者开展工作;在观众入口处张贴盲文大字版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简介和盲文触感地图,方便视障观众了解场馆信息;残奥大家庭休息室将提供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介绍手册,供人深入了解场馆和竞赛信息。
“2月27日,场馆迎来首场非官方训练。”陈国徽说,“此后一直到3月3日前,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和各方反馈,对转换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篇4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篇5
2022年的冬天我们中国将迎来北京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我非常的开心,两个十分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来到我们的身边,她们亲切的对我说:"谢一畅,你愿意和我们一起体验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吗?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等,你要玩什么呢?"我高兴的说:"我想玩滑冰!"冰墩墩和雪容融惊讶的看着我,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玩滑雪呢?"我笑咪 咪的对她们说:"因为,我们南方很少下雪,玩不了滑雪呀!"她们好像听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我的手一起来的公园里的滑冰场,我们穿上滑冰鞋,开始练习。
我见冰墩墩熟练的跳起了优美的舞步,雪容融也唱起了美妙的歌,看着可好玩了,就迫不及待的走进滑冰场,可我总是摔倒,我不服气,扶着旁边的栏杆又站了起来,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滑冰!这时,冰墩墩和雪容融走了过来,一个在一边扶着我的手,教我"推推滑、推推滑…一遍、两遍、好多遍,"慢慢的我找到了一点感觉,她们悄悄的松开手看着我,滑了好长的一段,我才惊讶的发现,哇!我居然学会了,真好玩!这时,我们都笑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笑得更甜。我开心的提了个建议:"要不我们一起来一场滑冰大比拼好吗?"
我们兴高采烈的开始了比赛,滑冰真是太有意思了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傍晚她们向我招了招手说:"谢一畅今天很开心和你一起体验滑冰我们奥运会再见!"我依依不舍的看着她们走远说:"冰墩墩、雪容融再见!"她们微笑着说:再见!别忘了到时观看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比赛哦?"我说:"一定!一定!"
通过这次深刻的体验,我感受到了滑冰这项运动的难度,体会到运动员的不容易。我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要学,我要为他(她)们加油,希望他(她)们在这次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拿更多的奖牌,为祖国争光,加油!加油!加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