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逻辑严谨的作文,充分的论据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清晰的主题句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作文的主旨,增强阅读的效果和体验,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秧歌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秧歌的作文篇1
说起家乡的文化来那可是多不胜数,例如吃饺子,剪纸皮影等等。但是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过年的大秧歌,每年过节人们都会提前一个多月准备大秧歌,然后再春节的那天表演,还到市里比赛呢!
说起秧歌队啊!你们可能不会猜到他会是怎样的一个队伍呢!他是有什么样的人组织的呢!等等的疑惑吧!我将会一一告诉你们这一家乡的文化。
秧歌队是由一群老奶奶和老爷爷组织而成的;最大的70岁;最小的50岁;别看他们老;他们可一点都不显得老啊!那秧歌跳起来;恐怕没有人说他们是老人了;那活泼;起劲别提多热闹了。
毛驴、彩扇、烟管、腰长镂等等,在前面带队,一跳一蹦的;再往后面则是一个囚抬轿子,里面有一个新娘,一走一退跳着秧歌。在后面则是大队秧歌队了,五彩缤纷的彩扇,五颜六色腰彩带挥舞着那场景美丽极了。
嗡咚-~嗡咚~嗡咚,什么声音?哇!原来是秧歌队的大鼓响了,人们跳得更是起劲了,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身份,自己还是一位老人,他们脸上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
怎么样?我的家乡是不是很吸引你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还有呢!我就不再一一说了,是不是也吸气啊了你的舞动之心呢!在秧歌响起的时候,你也随之动摇了呢!那欢迎你来我的家乡吧!见证我们家乡更多的家乡的文化吧!
秧歌的作文篇2
我的姑姑住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春节里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那里都市繁华,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那里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那里的男女老少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锁呐声,像一种号令,不一会人们就到了广场,有的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带着妻子和儿女。小贩则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让人目不暇接,她们也在尽情的挥洒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不时地加入秧歌的队伍当中。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的加长。队伍的周围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锁呐不停地交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面一直到深夜才会结束。
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少的项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东北小镇的大秧歌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甜,醉着小镇上人的心。
我盼望着来年再到那个让人留恋的小镇上去。
秧歌的作文篇3
秧歌原来是人们为了祭神或庆祝丰收的游艺性化装表演,而现在,家乡人格外喜欢扭秧歌,因为它既是娱乐活动又能强身健体。在富锦,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会扭秧歌。
平日里,一到傍晚,每处宽敞的空地上都有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秧歌队。他们身穿盛装,手摇彩扇,腰扎彩绸,几十人或数百人排列成队,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欢快地扭,尽情地跳,为锦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逢春节、正月十五等重大节日,扭大秧歌是必演的节目。我至今难忘的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栏目组来富锦拍摄的“万人秧歌会演”。
那天早晨天刚亮,我和妈妈便来到富锦中央大街。中央大街真是人山人海,街中间是演员,街两边围满了观众。演员们身穿艳丽的服装,手拿漂亮的彩扇,腰扎飞舞的彩绸,每支秧歌队都有统一的服装、统一颜色的扇子和手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8点整,演出开始了。锣鼓喧天,唢呐阵阵,演员们面带微笑,排着整齐的队列,走着“十”字步,在中央大街上欢快地扭着。每支秧歌队都有自己的标语,如“打造北方秧歌城,共建和谐社会”“搭文化台,唱经济戏”……每支秧歌队还有两个指挥(也是领舞)。瞧,这支队伍前面有两只雄狮在滚绣球呢。快看!又过来一队,二十几个小伙子在舞龙。只见蛟龙在队伍中穿梭,时而冲上云霄,时而急速下降,时而仰头长啸,时而低头沉思……每支秧歌队不断地变换着动作,让人眼花缭乱。瞧,“唐僧师徒”来了;两只“蝴蝶”飞来,原来是“梁祝”;“老爷爷”和“老奶奶”挎着装满南瓜米、大蒜的筐来了,他们笑着、扭着,庆祝丰收。演员们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万人秧歌会演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也把富锦的民间文化呈现给了全国的观众朋友。作为一个富锦人,我感到特别自豪。
秧歌的作文篇4
在姥姥家,最过瘾的就是扭秧歌了。第一次尝试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秧歌的美和纯朴。当然,也闹了不少笑话。
在姥姥的鼓励下,我怀揣着激动又好奇的加入了秧歌队。望着大人们走着规定的步伐扭来扭去,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终于加入了秧歌队,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走错步伐。我顿时感到踌躇不安,不知该怎么办。我发现姥姥在一旁注视着我,望着那鼓励的眼神,我顿时充满了信心,加入了排练之中……
姥爷是队长,他让我骑一个额头戴着一个大红花,脖子上系着一个铜铃的小毛驴。望着这头小驴,我开始犯难了:真驴我都没骑过,何况假驴呢!我把这想法告诉了姥爷,,姥爷听后哈哈大笑:“哈哈!小傻瓜!不是让你骑在上面,而是让你站在里面,走着秧歌的步伐。还有,你这毛驴还是领队的咧!"边说边给我示范了一下,望着姥爷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作文。我站在毛驴里,手抓着两边的绳扣,把驴脖上的牵绳挂在脖子上,学着姥爷的动作,上前走三小步,再到退一小步,边走两手边上下摇晃,使驴脖,驴尾颠起来,此时,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也学会了上坡下坡。这时候,表弟也骑上了小毛驴,阴险的笑着向我走来,我见大事不妙,就使劲拎着小驴狂奔起来。毕竟,小驴始终都是个累赘,刚跑了一会儿,我已经是大汗淋漓了,眼见表弟就要追了上来,而且他边跑边大喊:“我要跟你比武!冲呀!”我下的顾不上小毛驴,拔腿就跑,表弟也放下毛驴在追我,而两只小毛驴也静静地躺在地上不动,看我们两个疯子追跑
队伍也被搞得一团糟,等我俩疯够了,才各自戴上花饰,骑上毛驴,又扭起来。有了这个小插曲,我和表弟更有了精神头,边走边用驴头互相碰打对方的驴头,这样,越大越欢,有偏离了队伍,在姥爷的劝说下,我俩又恢复了正常,各自领着队伍表演,可是,虽看表面平静,但其实都各自“心怀鬼胎”,趁机报复一下。可过了一会儿,越走越投入,心里一下子就没有了坏想法。看来,这就是“神圣的事业可以净化心里一切杂念”吧!呵呵,疯了一天,不管走得好不好,姥爷还是奖励了我俩一大把糖果。
秧歌舞,虽跳得不好,但是,重在参与嘛!明年,我再参加。扭秧歌记扭秧歌记!
秧歌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和孩子们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景一直持续快到深夜才结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秧歌的作文篇6
在我家乡,流传一种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便是唱大秧歌。这大秧歌既独特,又喜庆,是每逢节日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
这大秧歌,家户喻晓,每个人都能知道它的含义,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那股热情,别人都能从中得到难以忘怀的乐趣。只要你投身其中,便快有一种入乡随俗的感觉。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大秧歌一想起,人们便会像蜜蜂收到信息一样,连忙地围在一起,激起一股又一股的热流,尽情忘我的融入其中。这大秧歌是在晚上进行的,每当快要夜幕来临的时候,村里的广场上便会聚集一群村民,大秧歌的气氛带到高潮,村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喇叭,有的在拉二胡当各种各样的乐器接二连三的发出各种尖锐的声音时,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涌来,顿时,广场就成了人的花海,人在天堂。从广场上空俯望下来,你会感受到人流的拥挤,你会感受到人潮的壮观,你会感受到大秧歌的凝聚力。这些村民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观看的村民有的手上抱着个娃娃,这是他们从小培养自己孩子对大秧歌的了解和乐趣;有村民拿着像芭蕉一样的扇子,一边给自己扇凉,一边观看着精彩的大秧歌;有的拿着手绢,为的是让自己更漂亮一些;有的干脆在空地里搭起了床,让自己躺在床上也能观赏这精彩的大秧哥。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村子里顿时搞活了,村子一晚都沉浸在狂欢当中。
当这大秧歌一鼓动起来,现场的不管是表演的还是来观看的村民,都一起加入了这喜庆洋洋的节目当中,一些小孩拖着自己的父母,也随之扭动着屁股起来,感受着大秧歌带来的乐趣和健康。再看看老年人,他们的身子像没有年轻够一样,尽情的摇摆着,比一些年轻的还要有活力,他们脚步轻盈,舞资也阿娜多姿,动作极为干脆利落,看上去完全不像老人家。他们还会利用他们手上带来的东西,他们手上的扇子和手绢,都是用来张衬大秧歌的修饰品,这原本平凡无奇的扇子和手绢,经过他们手上的活儿,顿时被他们弄得出神入化起来,像飞舞的蝴蝶,像盘旋的火凤凰,像剧烈的龙卷风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为这原本就已经精彩的大秧歌,增添了一份独有的魅力,让大秧歌更为精彩,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把大秧歌看待成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大秧歌一起精彩,和大秧歌一起尽兴,无不表现出他们对大洋歌的热情和热爱。一些平常忙里忙外的小商贩见了,也放下了手中的活,投入了大秧歌的行列当中,和老老少少的村民们一起激扬,一起狂欢,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知道了这大洋哥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大秧歌的队伍随之也变得庞大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人流巨龙,在村里的广场上涌动着,形成了一道独特而新奇的风景线。因此,大秧歌也成了村里的独有标记。
大秧歌不仅在晚上有的进行,白天的时候也快进行。来到白天,虽然没有晚上的情景那么热烈,但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惬意的韵味。白天的大秧歌也显得特别生动有趣,这个时候的人们,穿着各种大物登场,只见台上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哪扎等一批传奇人物,在台上尽情地表演,带给台下的人们无比的乐趣,为这白天稍有平淡的大秧歌涂上了一抹活气,让白天的大秧歌变得另类而不失喜庆。
家乡的大秧歌真是精彩啊!大秧歌就像精神粮食一样,哺育着人们,带给人们喜庆和幸福,就像一口陈年的好酒,甘润香甜,风味犹存,小口小口地陶醉了家乡人们的心房。
秧歌的作文篇7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