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对一些事情产生感想之后,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情绪,我们写出的心得体会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多人的认可,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征路心得体会篇1
二万五千里长征,举世瞩目,彪炳史册。我们记忆长征,是为了汲取智慧力量;我们不忘初心,是为了继续前行。推进强军兴军实践,需要从走过的每一段路上,接过那些照耀我们顺利前行的火炬。
一、信仰与忠诚
人类有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产生自然科学;人与人的关系,产生社会科学;人与自己的关系,产生宗教和信仰。有信仰的人什么样?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临刑时的照片,披着一件破旧的棉大衣,戴着铁链,目光透着刚毅。他用自己的头颅,换取心中那坚定的信仰。这就是有信仰的人。
共产党人应具有这样的信仰与忠诚。从甲午战败,到红军长征胜利,再到抗日战争胜利,短短几十年时间,还是那个种族的人,还是靠简陋的装备,为什么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许多人在追问。其实共产党人从登上历史舞台那天起,就把这个谜底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领导的红军将士用信仰与忠诚,给了世界这样一个奇迹。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胜利。漫漫的长征途中,信仰比阳光、水和粮食更重要。正是心中怀着不灭的火炬,他们才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并最终绽放了整个春天。
信仰与忠诚靠行动来诠释。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讲:“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她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长征就被所有的红军将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大渡河铁索上匍匐前行的勇士,草地里用自己的身躯为队伍铺路的烈士,雪山上把石头装进口袋冒充干粮的战士,他们用鲜血、用生命,诠释着什么叫心中的信仰,什么叫追随的忠诚。
理想仍在远方,路途依然艰难,前行需要力量。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传承红军将士的血脉,用具体行动续写这种信仰与忠诚。
铸牢信仰与忠诚的理论根基。理论上的清醒,决定着信仰与忠诚的坚定。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学习领会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设计的强军兴军路线图坚定不移。
牢记信仰与忠诚的核心内涵。对于人民军队来说,信仰与忠诚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永远不变的军魂。在这个问题上,不管在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有丝毫的游移和动摇,必须坚定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的高度信赖,坚持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做到在理想信念上忠贞不渝,在价值追求上执着永续,在方向原则上立场鲜明。
践行信仰与忠诚的庄严承诺。要把对党的忠诚与追随,写在踏石留印的每一个脚窝里。切实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树起来,做一个名实相符的老实人;把知、行统一在自己的行动中,做一个身体力行的战斗员;把慎终如始贯穿于事业的追求中,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耕耘者。
二、重生与动力
长征的胜利,使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特别是长征路上的思想解放和大胆创新,使党和红军获得了重生的动力源泉。推进强军兴军实践,同样需要这种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整行装再出发。
长征,绽放着思想解放的光芒。人的头脑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才能起作用。思想和观念一旦被束缚和禁锢,带来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而一旦得到解放和更新,焕发出的力量,便是无穷无尽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和长征初期,曾因无法摆脱苏联经验,以及理论和观念上的束缚,导致苏区和红军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的召开,使红军重新走向正确的道路。“走”与“打”相得益彰,战斗力勃然迸发。思想一解放、观念一更新,天翻地覆。
长征,充满着大胆创新的活力。重生的最大阻力,来源于陈旧的思想、习惯的阻碍、利益的羁绊;重生的最大活力,在于不断自我纠错、革除自身旧弊的大胆创新。长征的胜利,归功于党领导红军,在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战略战术、指挥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摆脱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堵,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推进强军兴军实践,是军队在新形势下的浴火重生。完成这样的重生,需要弘扬长征精神,向思想解放要动力。在思想深处、灵魂深处,进行一场革命,寻求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我军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要从过去的光环中走出来,打破传统习惯束缚,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能力,跨过强军兴军路上新的“雪山”“草地”。
向革除旧弊要动力。推进强军兴军实践,要有敢于向自身开刀的非凡胆识和勇气。严酷的现实证明,只要是私利,终究会被打破。不被自己打破,就被别人打破。今天不打破,明天必打破。我们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魄力,冲破个人利益、部门利益的藩篱,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更坚决的行动,打赢改革强军这场攻坚战。
向大胆创新要动力。强军兴军之路是创新之路,没有可以模仿的定式。创新,还要追求自主、原创,敢于标新立异。想别人没有想的,说别人没有说的,做别人没有做的,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今天,是一个让人思想的时代,迫切呼唤一批又一批思想者深入思考。我们每一个人,哪怕只有一点点思想火花,都可能燃起熊熊燎原之火。思想火花多了,前行的路就亮了。
三、责任与担当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牵引责任。目标的高远,决定责任的重大。红军长征,不仅是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战略转移,更是红军将士高举北上抗日旗帜、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历史担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大目标、大追求,才有长征路上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越毛儿盖。这样的血性担当,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抒写得这般豪迈。
伟大的时代总有伟大的思想作支撑,伟大的思想又总是由伟大的变革者付诸实践,从而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当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全体红军将士用双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今天的红色江山,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一点一滴浇灌出来的。历史总会以传承的方式,记住伟大的思想者,更以雕塑的方式,记住伟大的实践者。
长征的伟大,还在于她锻造了一大批掌握战争规律、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将士,构筑了一个人才高地。正是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就了那个时代所赋予他们的责任。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跃升时期,军队处于由打赢传统战争向打赢未来战争的重大拐点。越是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越需要勇立潮头、劈波斩浪的弄潮儿。要有吞吐天地的大气魄,敢于设想我们的远大目标,勇于追求远大目标,因为我们所承载的希望,往往比自己认识到的,还要深远、还要重大。要有干成事业的大追求,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强军兴军实践的每个具体行动中。
锤炼强大执行力。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完美的顶层设计、再宏伟的目标,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有了目标,更要有真抓实干的行动,要有不怕困难的韧劲,要有抓铁有痕的有效落实。锤炼强大的执行力,最核心的是思想同步,做到思想统一、听令而行;最要紧的是从政治表态转入实际行动,特别是推动战斗力标准真正落地;最关键的是作风务实,看长远、补短板、打基础,善作善成。
提升打赢素质本领。肩负起强军兴军的重任,需要我们再经历像长征那样的“磨难”,淬炼出一大批素质高、本领强、能打胜仗的指战员。我们的能力素质,还难以适应强军兴军的新要求。没有认识到差距,比存在差距更可怕。只有认识到本领恐慌,把自己逼到墙角,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想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长征胜利已经80年,她留给我们的,是融入我们血液的,那份信仰、那份忠诚,那份执着、那份担当。我们坚信,即使再过80年,后来人追忆起前辈走过的长征路时,同样会记忆起我们这代人的信仰与担当。
长征路心得体会篇2
岁月时光匆匆,青春渐行渐远。它似一幅画卷,被我们挥洒的星星点点。我们的青春,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祖国对我们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华流逝而感慨万千,也不是趁着年轻而虚度光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为之奋斗。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青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它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而我们作为一个饱含中国梦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如张载这四句名言之气概,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促进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为青春,我们不怕失败,努力往前飞。因为青春,我们有用不完的精力,去迎接生命的巅峰。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长征路心得体会篇3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长征路心得体会篇4
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今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党校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至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英勇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辗转10余省,长驱25000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没有学习长征精神前,我脑海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红军战士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党样学习,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有了答案,心儿自然变得愈加敞亮,学习的劲头也高了不少。
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军的任务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作为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切实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书写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路心得体会篇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华民族在不断创造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理想信念与思想理论,并转化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唤醒了民族觉醒;另一方面也推动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意味着民族精神发展能否得以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得以存续。这一结合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惨烈的就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然而,也正是长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基因得以彻底唤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实现重塑,让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上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时还锻造了能够践行与承载这一民族精神的领导核心与组织队伍。由此,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焕发生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