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他人的观点左右,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电影勇士观后感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长征》承载着长征路上千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们英勇作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今天我就看了一部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电影,片名叫做《勇士》。看完这部影片,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勇士》这部影片讲述了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真实革命历史事件。影片再现了红军勇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团结合作,舍生忘死,最后战胜敌人的情景。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当敌人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的二十三名突击队员,靠着必胜的革命意志,顽强地飞夺了光秃秃的十三根铁锁链的天险,勇士们一个个扒在锁链上交替匍匐前进。尽管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红军依然冒险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夺下了泸定桥。令人震撼的故事情节,入木三分的细部刻画,突出了“勇士”精神的主题。
勇士们为了战争的胜利,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湿润了脸庞。勇士们因为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他们痛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痛恨他们让我们同胞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以,勇士们满怀着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准时到达泸定桥头,他们一个个穿着草鞋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兼程奔走四十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打破了敌人的美梦。正是由于他们心中有必胜的信念,所以勇士们一直坚持着,他们勇敢地和敌人做斗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
勇士们这种舍生忘死、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值得我们青少年认真学习。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应该弘扬长征精神,用在学习上,面对困难,遇到难题和挫折时,需要我们像影片中的勇士那样勇往直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勇士那样抱定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把每门功课学好,长大为振兴中华出力!
这部影片更使我们反思:勇士们的不怕牺牲,都是为了祖国的解放,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平时爸妈常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听着但是没有深刻的体会,但是我看了这部影片,今天终于明白了,正是红军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社会的和谐、幸福的生活。红军战士,你们是真正的勇士!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开学典礼上的诵读声仿佛依然回荡在我耳边。让红军勇士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让《勇士》激励我们前进。我们作为青少年有义务为国家为民族,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把每个青少年变得强大,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实现!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2
近日,轨道公司工会组织观看了电影《勇士》,《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了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剧情感人至深。影片中黄开湘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与战士们穿越枪林弹雨,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以血肉之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观看《勇士》,我被剧中的人物深深打动,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受到了启发并深有感触,将自己的感想总结为如下三句话:
一、舍生忘死的精神。
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消灭敌人,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军歌中总结的,正是《勇士》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需要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锲而不舍的精神。
面临敌人四面围追堵截,不畏艰险,生死关头一往无前,勇士们一夜急行军240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徒步行军的世界之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迹,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应当永远传承的精神。
三、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体力已经透支、没得吃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背起投降的敌方炮手,在体力严重透支时仍坚持,最后活活累死,场面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最后炮手被生生打动,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为小士兵报仇。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写照。我们体会到这种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我们公司的未来,超出困境,创造我公司新的成长业绩。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3
第一, 人物立得住,剧情设置上一环扣一环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把国共两方的战事现状摆在台面上,红军要渡江,国军不让渡江。红军在涉水,坐船,打炮,国军在小黑屋里对着沙盘指挥。硬汉男星李东学继《钢刀》大秀刚强之后再次扛鼎男一号,饰演团长,与聂远饰演的政委在一起带领部队执行任务。黄皮炮手田生才,藏族小女孩,新兵蛋子王东宇的设定,还有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于小伟饰)等人物设置鲜明个性,都让人瞬间入戏。一开始是时间的不可能,一个昼夜怎能跑完240里?现在装个app每天走一万步的朋友们知道,1万步是14里,要1个半小时,还要走快一点。一个昼夜240里,就是不睡不吃不喝快步走的体能极限。接着,国军那块也不让你踏实,伏击、射杀、各种几里一小战让红军损失将士也真是够让人揪心的。难得的是,在如此节奏紧张,情节密集的情况下,红四团全部打通关,真是奇迹。
二、场面宏大,还原历史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本片没有多年前《红河谷》的悲壮和诗意,要的就是战场,演得就是惨烈,所以本片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还原历史,展现战争上面了。大渡河的激流,大远景俯拍的真实感,悬崖绝壁,高远雪山的场面,通过摇臂,航拍等技术手段,确实让人看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而现在cg手段的运用也让人了解这场战争更简化。国军指挥时的沙盘上做出动态箭头指示,沙盘瞬间转换实景的运用,都让蒙太奇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没有观众曾目睹这场战役,但是看本片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 小情节补充大背景,小人物彰显大悲壮。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新兵蛋子王东宇和黄皮炮手田生才的那场戏印象深刻。可怜的王东宇为了学习打炮,背着不能跑的田生才跑240里,结果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永远倒在了川西路上。田生才后悔,众人唏嘘。田生才后来顶着王东宇的名字参加飞夺泸定桥,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小弟,确实是战火中的友情,患难中的真兄弟。藏族小女孩和士兵哥哥的戏也是让人喜欢的。战乱让亲人骨肉分离,战争让人骨肉团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本片多处可见。
第四, 重头戏还在最后,那悲壮壮的二十分钟啊。
整部片子,前七十分钟都可以不看,最后二十分钟要看。整部戏全部情节都可以不了解,最后二十分钟要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军人的职责?本片,将传说中的神战演绎成真,将绘画作品上的那一幅幅场面变成了真人真枪炮。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铁索寒,奋勇又残破,生死之间命悬一线。什么叫国主义?什么叫做大无畏精神?即使你已经不喜欢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报纸上天天说人们没有信仰的时代了,返回八十年前,飞夺泸定桥,只这一个战役都会让你重新产生希望。
我们不说这片子多多多好,能载入史册,能票房奇迹都是片方的事儿,它也没有到那个高度,我们就说对信念,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牺牲,多少将士(抗日期间,抗联,国军,红军都要算)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话真的是肉馒头碰着铁枪炮生生干出来的。所以,《勇士》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种精神和信仰。确实,它做到了。
在电影《勇士》中,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 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4
看了勇士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信念”二字。
?勇士》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背景,讲述了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天险,穿过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事。
通过电影,我仿佛看到了红军们身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正在熠熠生辉。。
红军长征路上艰难险阻,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们,一次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呢?是信念,一种不可动摇、坚如磐石的信念。
红军四团仅用一个昼夜,就跑完了一百有二十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有的战士口吐白沫,当场倒地。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他们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链勇敢前进,尽管遭受着火烧枪打的痛苦,与落入湍急的危险,他们仍毅然前行。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如今,战士们终于用鲜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然而红军战士的新年却销声匿迹了。
现在的我们一遇困难就放弃,缺少的就是那份信念与恒心。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人信念坚定,取得成功的例子。
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国破战败后,越王勾践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忍辱负重,卧柴草,尝苦胆,最终取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功。
外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在简陋的设备下,仍坚持做研究。那是一种执着追求科学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最终在一次次的试验中获取了镭,荣获物理诺贝尔奖。
勾践和居里夫人都是因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念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的常胜将军——项羽,因经受不住战败的打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与江边。如果他有坚定的信念,大可卷土重来取得成功。可见没有信念就没有人生的动力,和成功的希望。
我们应有着像红军战士一般的信念。在生活和学习迎难而上,不退缩、不放弃,让信念支撑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朝着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夺取胜利的桂冠。
信念是一把利剑,可以让你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信念是一盏明灯,可以让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所以,用信念来坚定自己,就像红军战士一样用信念支撑自己前行。不管前方道路有多麽艰难,我们都应该用信念坚定未知的明天!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5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观电影勇士观后感篇6
?勇士连》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长征时期,抢占虎阳岗,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战斗故事。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中央红军的正确领导之下,红军主力部队决定撤出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在经过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狙击,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之后终于来到了大渡河。在面临缺少渡船和大量敌人的穷追不舍,中央红军决定从泸定桥过河转移,红四团作为先头部队,需要提前夺取泸定桥,他们需要在一天一夜完成二佰四十里的路程。当时已经人困马乏,又没有吃的,又缺少战斗物质,在途中还要面临敌人的重重埋伏狙击,可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团长的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后,同志们异口同声地呐喊出了惊天动地地轰鸣声“前进!前进!”
在急行军中,来到了一个叫虎阳岗的地方,快到虎阳岗的时候派出的两名侦察战士却很久没有回来,突然在前方听见了动静,战士们立马都举起了枪,后来发现是两名侦察战士,他们已经奄奄一息,他们用最后一口气提醒战友们前方有埋伏。突然子弹像无数道会转弯的闪电朝我方打过来,战士们开始了激烈反击,战斗在惨烈中进行着,突然对面冒出了两挺机枪,威力甚大,我们的神枪手成功狙击到了对方的机枪手,但是他自己的位置却暴露了,很快他被敌人的狙击手打中了。他忍着剧烈的疼痛,向旁边一个新兵示意,只见他敏捷的站了起来,此时他连中数枪,鲜血散满了整个战场,同时新兵举起枪把敌人打倒了。
经过惨烈的浴血奋战终于到达了泸定桥,下午四时开始抢占泸定桥,对面早已经架好了机枪,大炮,此时冲锋号响起,22位勇士连战士,左手拿着用来烧饭的铁锅,右手拿着枪,在其他战士的掩护下,他们利索地爬上了铁索,奋不顾身地向对面快速地爬去,后面的红军战士扛着木板往铁索上铺,一块木板就是一个红军战士的生命,经过最惨列的战斗,一个个红军战士用生命铺满了铁索桥,最后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红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忠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让我联想到有国才有家的真实道理,让我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来之不易,此时此刻我要告诉自己,一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