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思考和分析,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情感描写和情节发展的感受和思考,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幸福的老师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1
终于进入暑假了。随着七月的到来,我的这一届学生顺利毕业,与即将踏上另一段人生的学生们一一道别,目送他们离去的身影,难言的惆怅滋味浮上心头。就在这时,我拿到了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看着封面上陶老师明朗的笑容,不自觉地就让我带着微笑开始读起来了。
陶老师认为:“通过读书,特别是读高层次的书,我们教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说,读书便成了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随后,他列举了张斌利、王岱等名师大家的故事,具体而深入地揭示了教学与读书,教师的成长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的路标,用我们的言行甚至灵魂去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是如何去拓宽我们心灵的宽度呢?读书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总觉得她的身上香香的,特别喜欢她温柔地望着我,对我饱含鼓励的眼神。她时常给我们念杂志上刊登的优秀文章,有些我至今还记得,甚至是我爱看书的习惯都源自她的启蒙。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她的与众不同是因为“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诚不欺我。
后来大学毕业,进入学校成为一名老师后,读书慢慢少了,所读的书大多是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或者是消遣的快餐小说。总是觉得工作和生活忙忙碌碌,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直到加入了王南老师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才开始认真思考读书的价值。虽然仅短短一年时间,我读的专业书籍比之前的几年还要多,所得收获之丰让我总是后悔之前虚度了太多的光阴。陶老师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读书,是为了修养自己,也是为了学生。读书和教学,是相得益彰的。真正的名师,他的课堂设计绝不仅仅是对课标和知识的解读,他教给学生的是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升华。多读一些大师们的著作,感受大师的精神和智慧,慢慢地,这些智慧和心得不断积攒,不仅丰盈了我们的生命,也能让我们的课堂在不经意间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恰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2
说到教师的幸福感,说实话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确真真切切地感受过,但是当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倦怠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遇上活动多的时候甚至备课都要带回家去做。人都忙的啥都顾不上了,怎么可能还有回味幸福的心情?
可是读《做幸福的老师》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实实在在的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些矛盾,在人们的传统的思维里教师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清苦,意味着劳累。好像跟幸福是不沾边的没有交集的。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检查,面对各种比也比不完的比赛,面对付出与收入的不成正比。幸福好像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带着强烈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我的想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王三阳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书中还说到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这一条,我深有体会,假期受朋友的委托帮他们单位排几个新年联欢的节目,起初认为没有什么难的,但真正的开始排练后才觉得并不像想的那样简单的,完全都是没有基础的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好发表自己的主见,好挑舞蹈动作的毛病,但是舞蹈动作确是极差劲。刚开始我还有耐心,但是演出的时间一天天逼近,还没有起色,我就急了,天天板着脸大呼小叫的。但是这样一来,非但没有起作用,反而使他们更加的不配合了,于是我就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到位。晚上睡前读书的时候正好读到这一段,“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我突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看这几个孩子呢?第二天再排练的时候,我就运用了书里讲到的方法,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比如乐感不好的可以夸奖他表情到位,动作不协调的可以夸奖他的力度很好等等,结果真的如书上所说,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自信心和动力,练习的格外卖力,演出也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发现,阅读对于我的帮助和改变是很大的,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思考,锤炼我们的教育智慧。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今天,我把自己浅浅的想法讲出来,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大家的思考与遐想——哪怕是一点点,我都觉得心满意足了,都会让我觉得幸福。谢谢,谢谢你们分享我的认识和幸福。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老师的承认和鼓励,有时哪怕是老师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激动一个星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点滴进步,及时赞赏,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她这个水平高!表示一下?”“这么好的做法我为什么没想到呢?”课堂上经常响起我表扬学生的声音。当学生思考错误或是不正确时,我也绝不责怪,而是与其他同学一道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
因此,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4
最近读了《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里面的内容讲述了荆老师在自己生本道路上所做的,所想的。其中第四章“魅力在哪里”这部分内容,让我感触颇深,荆老师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讲自己平时与学生相处中,是如何尊重学生,如何以真诚地心善待学生的,当时读到这些内容时,有点纳闷:明明是一本关于生本实践方面的书,却花那么多的篇幅来写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荆老师偏题了吗?直到一直往后读,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何在,假如没有尊重学生这样一个基础,生本又怎么能顺利开展呢?
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给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的启示,也让我们反思,实施生本之前,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学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班里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地关心他们,他们才会用认真学习地行动回报老师,那时的师生才是幸福的。前一段时间,和学校的一个今年刚教完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聊天,从三年级接这个班开始,老师对班里的学生就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即使是班里的后进生,他也善于发现她们的闪光点,让班里的孩子知道,自己身上有老师欣赏的地方,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不少。从一开始,老师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学生们的每一次考试,老师都是采用鼓励的'方式,虽然毕业考之前的大小考试,都没能拿第一,但是最后一次毕业考,他们依然带着老师的鼓励,终于他们没有让信任他们的老师失望,拿了年级第一,为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位老师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尊重信任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在低年级呆得时间比较长,接触的都是一些好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时间也比较短,有时候总想用一些生动的课堂情节来吸引吸引他们,但是这也带来一个后果,一旦你的课堂恢复平淡,这些孩子马上会游离课堂,毕竟不可能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很生动。荆老师和学校这位老师的例子,让我顿时有了另外一种想法:平时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并不一定要学习,可以聊他们的生活,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愿意和他们做朋友,真心地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可能慢慢地学生会从因为关注你而开始关注你的课堂。
要想你的学生学得怎样,你就得对你的学生抱以怎样的希望,充分信任学生,真心对待他们,总有一天,他们必将还以你惊喜。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5
生本教育已是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界最为关注和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生本教育犹如一泓清水滋润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可谓受益匪浅。 “学生像一个个小老师,能力极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那么精彩。”“老师在旁边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动声色,但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把孩子的思路引回主题中。”不由地我感觉到生本的三个关键词:民主、自主、发展。
生本教育提倡真民主。老师的教案是简案,只有上课的大致思路和中心议题,老师把备课的功夫放在了理解教材,对教学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中。上课是让孩子知识强化和对知识充分探讨深入的平台,贵在将各种知识变成内在的认识,每堂课都是一次头脑风暴,是一次知识大爆炸。所以生本的课堂中,老师是组织者,把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生本就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能做好生本的教育者是由内而外的对生本的认同和追随,才能真正做像与做对生本,免得东施效颦,误人子弟。
生本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自主讲题,自主组织探讨,自主总结,这种自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现在很多孩子把学习的意义混淆了,总觉得学习是别人的事,总在做别人的事。可得以下学习公式:没有兴趣+没有乐趣+没有动力=成绩一塌糊涂。生本被誉为唤起生命的教育,是尊重儿童生命的教育,那是因为生本教育唤醒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塑造培养了学习自主的重要学习习惯,具备这样条件的孩子放哪都能成功。所以生本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教育的奇迹, 荆志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塑造教育奇迹的老师,欣慰的是生本教育找到了这样一个默默实践教育真理的前行者,生本教育再次在荆老师身上放光溢彩。在我读完他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后,我对他推进生本有个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认识。于是突然涌出个念头来,像荆老师这般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如果不是就职教育系统而是就职在金融、医学、科学等其它领域,铁定也是个人物。拿某位诺贝尔获奖者答记者问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幼儿园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才使我成功!”看来生本不仅需要在小学植根发展,幼儿园也需要生本,生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最后来谈谈生本带来的发展。其实发展的话题从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都有很多生本实践者的心得感悟,已经有生本教育惠及学生的相关作品,这些都是生本发展的脚印,在迎面是春风,脚下是泥泞的教育之路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使我们看到更为鲜活的生本教育。诗人常在雨夜能听到春笋拔节的声音,实属浪漫,而我常在生本关怀下的课堂中看到孩子成长的痕迹,实属幸福。其实对于一个活生生浸润在教育系统的成人来说,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教育是一份事业,我们都是先有职业然后才有事业,这段历程中发展是催化剂。古代先仁孔夫子留下了很多传世的教育箴言,逝去的陶行知先生也丰富了中国教育的优秀思想,如今生本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优化着,给当代教育发展添上浓墨淡彩的一笔,这无疑在应试教育横行的当下给学习者和教育一剂强心剂,生本不仅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还能带来高分,所以生本像一支起义军,带领分数重压下的莘莘学子和老师们举旗高歌,一路凯旋。学生和老师在生本教育中获得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长期发展,这种横向与纵向的`发展铸就胜利基石,也是生本教育熊熊燃烧的生命力。
生本教育带给教育者们幸福,因为只有正确理念和方法下才能让职业升华成事业,让教育工作充满喜悦走向成功,获得人生价值与意义。生本给学生带来幸福,学习不是囚禁劳役的场所,而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圣坛,独立自主,分享协作,高分高能,中国未来诺贝尔的曙光在生本教育中升起。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基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当孩子们在幸福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成长起来,家长、社会也会幸福感倍增。
幸福的老师读后感篇6
?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这本书中谈到了生本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为此,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