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思想和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学习欲望,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延伸,让我们进一步思索书中的意义,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勇气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勇气读后感篇1
最近在读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深有体会,书中讲到了“自卑”,它说:自卑都是与别人比较产生的,一切烦恼均来源于人际关系,假使这个世界只存在你一个人,便不会有任何烦恼了,处在群居性的人类社会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成长不是成王败寇,不是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不是失败了就一无是处,而是一种与世无争、将世人都视为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努力向前进的过程。
人们往往是活在过去的影子里,无法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来,认为当下的处境都是因为过去的某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形成了自卑感。过去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去了的,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活在当下,过好当下的每一分钟。人要往前看而不是一直的活在过去的阴影里。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莫把原本是别人课题看成自己的课题,也莫把原本是自己的课题看成别人的课题,学会课题分离,“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人应该有自己的预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应该活给自己看,而不是活给别人看。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自由之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相互干涉才是“以自我为中心”,干涉等同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着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阿德勒方式:哪些是自己的课题,那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勇气读后感篇2
当第一次看到被讨厌的勇气这个名字的时候,自己真的是不能够理解其含义,难道说被人讨厌还需要勇气吗?
看完之后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相比于广为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思想,阿德勒的思想是目的论。第二,分离课题,不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三,我觉得就是四个字,活在当下。
1、原因论和目的论
原因论从我们小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是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了我们一定的束缚。因为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了解这样的因果关系。
比方说因为小时候的经常被欺负所以自己现在性格比较自闭害怕与人相处,站在原因论的立场上那就是小时候经常被欺负导致了你现在害怕与人相处,小时候被人欺负已经是事实,这个事实造成了你害怕见人的另一个事实。
站在目的论的角度应该是这样的,你的目的是你害怕见人,所以你需要寻找可以让你实现害怕见人目的行为、方式。你自卑、小时候被欺负导致你性格内向这些都是你害怕见人给自己提供的办法。
或许你会说这都是事实,如果说这是事实,是否一个事实造就了另一个你害怕见人的事实。但是难道所有小时候被欺负的小孩子都害怕见人吗?当然不是。去和别人接触沟通会让你感觉害怕,而不和别人沟通会让你感觉舒服,根本原因是因为你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如果你的目的是去和别人交流、沟通,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为,我想你所有的想法也会为这个目的而做。改变自己的目的,改变自己对既定事实的看法。
2、分离课题,分清主次
为什么要分离课题呢?分离课题就是为了分清主次关系,不要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比如说你有一个画画的兴趣爱好,你给自己定了每天画一个小时的画,这肯定是你的课题了,因为这个画画是你的事情。比方说有一天你因为有事没有画画,你的朋友看到了你没有画画让你赶紧画画去。我想你当时肯定不会特别开心,因为他干涉了你的课题。
我们都不希望被他人所干涉,反之亦然,他人也不希望自己被干涉。当你去干涉他人的课题的时候主观意识里是想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事情的,怎么能让人开心呢。可以去引导但是不能无视他人的意愿去强加干涉。就好比带着马儿到河边喝水,你可以把马儿带到河边但是不能强迫它喝水。
3、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间,我们的生活只是此时此刻
人生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人生是由每一个刹那的点组成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下个瞬间会发生什么事情,需要怎么做。所以说尽可能的做好当下瞬间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不管是目的论、分离课题还是强调人们的生活是由每一个刹那组成这样的思想,最终实际上还是想要让我们尽可能的能够放下包袱,活得轻松。只有放下了包袱,我们才能够活的简单轻松,只有活的简单轻松了才能够体会到幸福感。我想负重累累的你肯定不会有时间去体会到幸福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此书中有所收获,还记得这本书的结尾的一句话,“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幸福与否只在我们的意念之间,当你改变了这个世界都会跟着改变,你只是需要有能够改变的“勇气”。
勇气读后感篇3
与《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相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理论性更强,读起来有些艰深,已经放弃逐字阅读的我,此次不得不一字一句细细品读。这本书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说说学生的恐惧。
作为一名新老师,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不安走上讲台的。孩子们会喜欢我吗?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之间迅速熟悉起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我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吗?尤其有时候,这种恐惧会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尤其是面对成绩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每节课都会提问他们,下课后第一时间走到这些孩子的面前,询问他们的听讲状况,并且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可谓尽职尽责。时间慢慢过去了,孩子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这种恐惧和无奈终于忍不住发了出来,真想把几个孩子放弃,任其自由发展。看着孩子,依然是一副天真而懵懂的样子,似乎对这一切的情况浑然不知。而我,以为恐惧的人只有我一个。但是,《教学勇气》提到恐惧也常常发生在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上,尤其是学生自己也充满了恐惧。
直到有一天,一个平时学习习惯不爱好的孩子家长跟我说,老师,孩子在家里也特别懊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上课听着听着就跑神了。另有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家长跟我说,老师,孩子每天特别用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反应有一点慢,现在他好像都把自己定位成差生了。
这让我意识到,那些成绩暂时不好的孩子和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心里也有很多的恐惧,怕老师和家长批评,怕同伴因此嘲笑他们,在集体中没有存在感,想学好但又无计可施。作为一名老师,一个成年人,当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自身的独立和主动让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去克服恐惧,但是对于一个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孩子来说,在恐惧面前无能为力,只能越陷越深。
作为教师,的确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是在我没有清楚明白,并且坦诚面对孩子们的恐惧的前提下进行的,后来我换了一种态度。不再只是给孩子们提要求,而是告诉他们改变现状的办法,并且时刻准备给他们具体的帮助。例如一个孩子,课后生字总是不会认,更别提写了,翻看他的语文课本,没有丝毫预习过的痕迹。我很耐心得跟他说了他预习的好处,并且教会他,不认识的字,可以在课文里找答案,还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查找,在会读的生字下面打上一个对号,不会的打叉号,多读几遍。
教育的主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愿孩子们在没有恐惧的教室里生活、学习。
勇气读后感篇4
我读了《花的勇气》后,我感到花有那么大的勇气,我也应该比它更大的勇气,只要有勇气就有希望。
小时候我没玩过雪。我们要去南极,可是我没带手套,我就不敢玩雪了。爸爸说:“没有关系,雪一点也不冷。”我下楼去玩玩冻死了,我想:心静自然凉,如果心不静就热了!我玩啊玩就不冷了。
我想花是很勇敢的,更和况一个人呢!
如果你看了《花的勇气》,你一定会比花勇敢。
你想要当总统,就会经过很多难。雪像小花一样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要像小花一样纯洁、娇孝鲜亮。你也要有花儿一样的勇气。
就算死也要死得厉害。
小花在雨中拔地而起。你也要在老师没说就读书。
勇气读后感篇5
上个月有幸拜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直接将它列为我在20xx年上半年最值得读得几本书之一。这是一本有关阿德勒心理学方面的书,正如标题一样,是一本给人勇气的书。它采用对话体的写作格式。我们正如书中的青年一般,20多岁的年纪,有一大堆困惑。书中的哲人用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一步步循循善诱,给人改变,做自己的勇气。全书的内容一共有五夜的探讨,一步一步由外入内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启发,直面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第一夜是探讨过去,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很重要;第二夜是探讨烦恼的根源—人际关系;第三夜是理清人际关系,课题分离。第四夜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终点是共同体感觉。第五夜是活在当下,赋予自己人生意义。
我最喜欢书中第三夜里的一段话:“在人际关系上,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由于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换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这本书与我而言,最大的感触是: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面对别人的干涉,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也是我在追逐自己人生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涌流勇进,找寻属于自己对人生意义的定义。另一方面,也给我想要改变的勇气,不能因为害怕不被接受就停滞不前,坚定做那些自己原本就一直想做的事情,告别拖延,凡事都更坚定一些、自信乐观一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勇气读后感篇6
今日读了一本很薄的书,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翻开书就看到这句话: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一句话。那么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你,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吗?你存在的价值、你的幸福还是无法用金钱买到。
那么你的烦恼是什么?是你现在的工作?你的交友遇到了麻烦?还是恋爱或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是这么认为的。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工作以及爱。这些就是烦恼的来源。那么,有解吗?不能够逃避,阿德勒说请直面“人生课题”吧。所有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不需要活在别人的人生中。但我们需要学会“课题分离”,不惧怕被任何人所讨厌,真是太需要勇气了。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别人讨厌,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只需要伪装自己,去妥协去放弃就可以了但是明知道会被人讨厌,还要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很难的。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绝不去编造谎言。
这样的生活,估计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阿德勒却告诉我们:必须要有实践这种人生的勇气!这也是让人获得幸福的勇气呀。
因为我们有这种力量,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而你需要的是“勇气”。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自然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