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篇 >事迹材料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5篇

写好一篇事迹材料都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成长的哦,我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过程中肯定要强调内容完整,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5篇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1

孙正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读”和“笨想”中,在特殊环境和独特体验的“生活积累”中,升华创生着他的“文献积累”和“思想积累”,让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

由于理论成就斐然,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孙正聿走进中南海,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讲解。

很多人惊叹于他的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出口成章,曾试图探寻他超强记忆的大脑沟回。他笑言秘诀便是读书:求多、求好、求独。多读书,读出别人的好处,悟出自己的道理,变成独到的思想。

有人曾把孙正聿公开场合“背过”的名人格言、名家语录对照原著比较,竟一字不差;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正聿金句”也是独家秘制,别人也无法模仿。

虽然年逾古稀,但每天早晨7点半孙正聿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心无旁骛,埋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写作,有时一上午连口水都忘了喝。看看书、写写稿、想想问题,这是他一天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

吉大青年教师高超在说起自己的导师孙正聿时,满是崇拜和爱戴。刚开始,他是畏惧与老师之间巨大的学术差距,“不敢”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现在,他是心疼,怕打扰老师的宝贵时间,因为舍不得而“不敢”推开办公室的门。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盾和孙正聿是亦师亦友亦同事的关系。他对孙正聿的印象是“特别全面”“才智过人”“超常勤奋”。

孙正聿也承认,是某种“天分”和持久的“勤奋”成就了自已。

说不清为什么,孙正聿从小就喜欢看书,哥哥的课本,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一类的课本,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儿时的最大乐趣,就是读“小人书”。厚一些的2分钱看一本,其余的1分钱看一本。他说,许多知识都是从“小人书”中看来的。

上中学时,每周两元钱的伙食费,常常是母亲在周日向邻居借来的。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他居然订阅了两本杂志——《世界知识》和《文学评论》。

__时学可上,无工可做。孙正聿每天上午去南湖游泳之后便去还没关闭的图书馆读书。在当装运工、放映员时,他对当时小青年趋之若鹜的所谓时髦事都毫无兴趣,每天就是读书。

工作以后,填写的各种个人材料中,常常有“爱好”或“特长”一栏。孙正聿想来想去,惟一可以填写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就是现在,孙正聿也是只要一看到文字就激动、兴奋,这种高峰体验,被他认为是也许仅次于毒品的刺激。

“爱读书”,这就是孙正聿说的“天分”吧。他自诩没有浪费上帝给予他的这种才能。

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他的头脑中常常浮现出三句“格言”:

“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也能够生活得高尚。”

“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

“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这三句话影响了孙正聿一生。

哲学,它所要给予人的,正是引导人们 “尊重自己”,“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孙正聿在《崇高的位置》一书中说,崇高和渺小就是人类精神座标上的两极。在求索的路上,他何尝不是以人类精神座标上最渺小的一点,执着地追寻着那份“尊重自己”的崇高呢。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2

2000年8月,李粉霞走进了当时还是中专的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新教师。刚进学校就被安排当上了班主任,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困难期,来到学校上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分数要求,好几个家长在她面前直言不讳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还有几个孩子嚷着想退学,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她,面对一群不懂事的熊孩子,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离群,绝不让这群孩子迷失,要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她的学生,早上跑操,走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地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暗暗与学生斗智斗勇。

学生刘斌连续几天装病不想上课,李粉霞没有直接戳破他的谎言,而是回到自己的单身宿舍为学生亲手做了一顿病号饭,亲自送到了学生宿舍。刘斌顿时泪流满面,长期以来饱受老师、家长否定的那颗幼小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从此他再也没有旷过课,如今已成为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阻挡了学生下厂实习的路,学生都心烦气躁,没有心情学习。李粉霞不想让学生荒废时间,于是主动向学校申请,由她带着学生在数控实训中心完成实习项目。她带着学生找资料、设计项目,把实训中心的所有设备让学生熟练操作,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2年守在班主任的岗位,李粉霞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也送上了一片片的爱心。2012年,作为刚上任的数控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粉霞在早晨查宿舍时,发现一名学生不愿意起床,从辅导员口中得知该学生不服从管理,家里也无能为力。李粉霞主动把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经过推心置腹地聊天,学生向她敞开心扉——父亲在他上高中时车祸身亡,他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变得心灰意冷,行为不受控制。李粉霞没有责备这名学生,而是将他安排到自己办公室做助理,负责打水、扫地、文件整理,只为给他多一份约束。在办公桌左侧抽屉里有一个“谈心本”,是师生之间吐露真情的地方。直到如今,那个“谈心本”还静静地躺在李粉霞的抽屉里,闲暇时她还会拿出来,静静地享受着一个孩子蜕变的过程。

不知什么时候,“霞姐”这个充满亲情的称呼被一届届的学生传了下来。学生心中这位年轻的姐姐,用一个女老师特有的细心和自己特别的方式在关爱着每一个孩子。李粉霞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班集体,个人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3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3

康绍忠,1962年11月16日生,男,汉族,湖南省桃源县人,农业水土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和1990年分别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干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与水资源研究,发展了旱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与水碳耦合理论及作物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旱区主要作物的需水指标与灌溉制度,创建了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体系,建立了旱区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理论及应用模式。先后获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成就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12部,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入选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出版工程1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4

近期,按照磁山镇教育办公室的安排,我校认真组织收看了《_》,看后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了讨论,畅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一大批多年战斗在教育战线上教师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我非常热爱教师职业。我知道,教师的职业是特殊职业,劳动对象是生动活泼,各具个性的孩子,他们身体和知识的增长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和事业的成就。教师职业有良好的,对整个社会起带动作用的工作环境。教师职业对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职业稳定,难以被技术的进步所代替,较少“下岗”一类的后顾之忧。有较长的带薪假期,可以用于干自己相干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

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政治素质是爱岗敬业。

对中小学教师在爱岗敬业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师德启思录”中一大批优秀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陕西省延长县下西渠小学教师王思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的事迹使我们深受教育,使我们深深感动。他说:“三十多年来我确实牢记了父亲的话,‘无论如何不能误了孩子’。”他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与技能。”

吉林省九台市22中特级教师张再昌也是一位典型。他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培养有用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的爱。

对中小学教师在热爱学生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爱心”使学生成长,“爱心”使差生转变。我校的老师就特别注意用“爱心”去感召学生。“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更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关爱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变,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

俗话说:“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一个人如果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不会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进去。教师职业是个良心职业,良心对教师内心的职业道德有特殊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师应当效仿的。只有敬重本职工作,才谈得上乐业,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服务对象,进一步为之献身,才能达到有所奉献和创造。

三、教师要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

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受到尊重。

这些基本权利是:

1、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

2、学生有发问和了解的权利。

3、学生应当有说“不”的权利。

4、学生应当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权利。

5、学生应当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

6、学生应当有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

7、学生应当有发展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权利。

“师德启思录”中列举了很多典型案例,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省教育厅韩清林厅长说过:“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学会做人和学会知识技能是显性目标,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会自主学习是过程性目标,是学习化社会中人们发展、提高的基本能力;学会自主发展室内隐性目标,是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人们所必须具备的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代教育的最高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发展,这四大培养目标是当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生存、生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们应当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摈弃传统的“管、卡、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师德启思录”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学习“师德启思录”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5

马丹,女,汉族,1975年4月出生。1993年参加工作的马丹,是武汉市旅游学校的一名优秀的艺体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2016年8月,她主动申请加入湖北省“组团式”教育援藏队,来到西藏支教。三年期满后,她为了履行对藏族学生的承诺,申请留藏,继续工作。二度援藏,她将一腔热血撒播在雅砻大地,教书育人、奉献青春,她是边疆教育的守望者,在美丽的雪山高原上留下了串串坚实而又幸福的脚印。2021年3月,马丹入选“中国好人榜”。

明亮的深眸,清瘦身材,有些黝黑的皮肤上一抹亮丽的高原红,人们眼中的马丹,活脱脱一个藏族姑娘。

2016年,马丹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来到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担任音乐教师;2019年,她再次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到山南市东辉中学担任音乐教师。

是什么样的情怀让马丹连续两次参加组团式教育援藏?马丹说:“想到西藏缺人才、缺教师,我就选择主动报名了。”

来藏之前,马丹是武汉市旅游学校的一名教师,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对教育事业、对与学生相处,产生了浓厚的热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就是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马丹说,“特别是看到孩子们想唱歌、想表演的表情时,我的教学热情就更高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6优秀事迹8篇

全国优秀党员先进事迹7篇

2023年师德师风个人优秀事迹5篇

2023年优秀教师的事迹通用5篇

2023年优秀教师事迹5篇

2023年四有老师优秀事迹5篇

学楷模强师德心得体会5篇

2023年党员的优秀事迹通用5篇

师德楷模事迹材料7篇

全国党员优秀事迹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1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