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思路清晰,在平常学习中,大家都肯定接触过事迹材料,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1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20_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个个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夫妻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我祝愿这对夫妻好人能有好报,能够幸福美满的过完一生。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2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素有“中国桃之乡”美誉的“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一片欢腾,乡亲们无不为家乡骄子聂海胜驾驭“神舟”六号邀游天空而备感骄傲与自豪。
在聂海胜的家——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街北头一幢由当地政府兴建的二层小楼门前,刚刚贴上“飞船腾空壮中华国威,海胜飞天为杨当增彩”的大红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聂家房前屋后彩灯高悬,彩旗飘飘,鲜花簇拥。
的聂海胜的母亲张金秀老人身边,一边和老人叙着家常,一边收看电视。现年74岁高龄的张金秀老人,去年10月因脑溢血突发,生病住院。得知聂海胜的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襄樊市、枣阳市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经常前去探望慰问,并成立医疗救助小组,精心护理治疗。前天,是传统的九九重阳节,襄樊市市委书记田承忠还为聂海胜的家人送去了一万元的慰问金。枣阳市也为他家购置了家具,送去了电视等物品。
张金秀老人今天穿着聂海胜和妻子寄回的红色棉夹衫,面色红润,眼睛烁烁有神,虽然不能说话,但老人却不时地抬起手臂,指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开心地笑着。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母亲今天心情特别好,早上还多吃了半碗面糊。”
8时30分,聂海胜的亲朋、乡邻、同学和襄樊市、枣阳市的领导来到聂海胜的家中,在不同观看地点,与3000多名群众一起收听收看现场直播。
8时58分,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伏在老人的耳边,兴奋地说:“哥哥马上就要遨游太空了。”老人高兴地点了点头。
上午9时,“神舟”六号准时发射。看到“神舟”六号飞入太空,张金秀老人不时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语音落地,顿时,这个鄂西北小镇,掌声雷动,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
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尽情地跳着笑着……
襄樊市市委副书记靳永龙、襄樊市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李长义宣读了襄樊市市委、市政府、襄樊军分区发来的贺电。当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代表全家从襄樊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黎手中接过“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时,激动地说:“真想告诉哥哥,家里一切都好,请他安心工作,我们等着他凯旋归来。”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3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张桂梅,但对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张桂梅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人。_年,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免费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坚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也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张桂梅的坚守,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源于对教育扶贫的信念。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贫困地区孩子缺的不是天赋,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像张桂梅这样呕心沥血付出的优秀教师。当他们遇到像张桂梅这样的燃灯者,兴趣被点燃、潜力被释放,也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具有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所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国家共识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客观条件,乡村教育仍面临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国家达到45.5%。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也需要给乡村教师一份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只有让乡村教师的腰杆更直、钱包更鼓,切实为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解决收入、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让他们可以为乡村孩子付出的同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职业供给、地位待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瞄准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痛点,也反映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心声。希望各级政府落实政策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善待乡村教师,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4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16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5
这些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6
学习黄文秀同志的先进共产党员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思想作风之源,思想作风是党性修养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远流长。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如何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体现在勤奋学习上,党性修养是增强党性、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大是大非不糊涂,坚持原则不动摇,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要体现在廉洁自律上,工作中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以工作之便去谋取私利,绝不能拿原则去做交易,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做到不徇私情,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带头做令行禁止的表率,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使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秉公办事。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性修养的重点有所不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要心系群众,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发党员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姿态上争先恐后,精神状态上勇当先锋,品德上先人后己,才不愧对入党誓言。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7
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军校的四年,让刘伯明完成了从地方学生到军人、飞行员的转变,也让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素质。那段时间里,他特别爱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方面的史料书籍,深切感受到了前辈英雄们的伟大事迹,也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1989年7月,他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对飞行操作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那时,他所在师里的一个团飞歼8,一个团飞歼6,他主动向上级申请去飞歼8,领导考虑他飞行经验少,没有立即批准他的申请。但刘伯明相信天道酬勤,也深知要飞最先进的战机就必须要有最过硬的技术。训练中他主动“加码”,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1992年12月,终于如愿以偿飞上了歼8。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在一次编队训练中,他曾遭遇飞机与鹰相撞的险情,在右侧机翼撞出一个大洞的情况下,他依然冷静地稳住驾驶杆,完成编队任务。
1996年,刘伯明听说了选招航天员的消息。他想,航天一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业,自己的性格遇事比较冷静,身体素质也不错,应该具备当航天员的基础,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他顺利通过了体检、特检,1997年底,接到了被录取的通知,能够开辟一个全新的事业,他的心里非常高兴。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完成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刘伯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加入到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面对鲜艳的国旗,他们庄严宣誓: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选拔是严格而残酷的,尽管14名航天员都具备了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但神舟五号任务,只有一人能够实现飞天梦想。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刘伯明,在信心满满地备战神五时,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学习训练,用最好的成绩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回报领导和战友的关心帮助,并用加倍的努力,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回报母亲的恩情。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刘伯明虽然进入了备份乘组,却再次与飞天擦肩而过。虽然最终没能上天,但他没有气馁,选拔没有失败,只有认真总结提高,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早日圆梦。与“神五”“神六”任务不同,备战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时,新增了3个地面大型训练设备:模拟失重水槽、低压舱和出舱程序模拟器。学习训练的内容和强度成倍增加,刘伯明从难从严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20__年底,刘伯明被选入“神七”乘组。
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8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08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