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正确,在每天的生活里,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1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感动得你热泪盈眶,感动之后,一种无限的敬重和敬仰在心头升起,并促使人性和人的精神不断升华。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桩桩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活着的每一个人。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英勇无畏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和品德,苍天可鉴,日月可鉴。
我忽然想起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这些英雄都已经死了,但我们相信,他们还活着,而且,还会永远地活着。他们不是活着的人,而是活着的灵魂和精神;他们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里,而是活在人们无形的心中……无数革命先烈走了,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不衰败,他们的革命精神永世长存,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仗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在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为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有那么多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换了学生的生存。21岁的绵竹市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而她却停止了呼吸;年近50岁的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扒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的4名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地离去了;小学教师苟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吴忠洪、杜正香、张米亚、向倩、汤宏……这些年轻的老师,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白发苍苍的双亲,没有和心爱的人道别,在那一瞬间,他们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人毕竟是人,斗不过钢筋、水泥和砖块。虽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用他的短暂的生命但是换得了人性的永恒光辉。
身为教师,看到地震中有那么多的学生被地震夺去了生命,非常的痛心,为他们的不幸感到惋惜,尤其是在汶川和北川的学校上学的学生。但反过来看,这些地区的孩子们又幸运的,是他们的老师用责任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是教师那种“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优秀教师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是他们的学生,在生死关头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通过看在地震中英勇献身的教师的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我很想去做一名志愿者,在灾区为这些老师们的孩子也做点什么,但是,现实并不允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灾区。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他们的壮举感动的同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从点滴做起,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用爱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真心爱护学生,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从方方面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2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从“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与坚定坚强坚韧的意志相互激励,我们勇敢地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从灾难中汲取信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喊出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共同心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带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两条朴实无华的标语展现出灾区人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创造者。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既具有抗震救灾普适的共性,也具有从灾区实际出发的鲜明个性。抗震救灾的精神取向,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震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激发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灾区急需恢复的基础设施和灾区群众急盼回归的日常生活,还要以长远的眼光、人性的视角、科学的举措,谋划灾区未来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场攻坚战,不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总动员;作为一场持久战,不能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业。走进今日灾区,田坎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自搭自建的过渡安置房,到处可见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废墟上站起的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都有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两条标语——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为人先、智慧包容、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独特品格。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四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无比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山垮了,路毁了,水断了,房塌了,粮没了,但灾区人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倒。他们知道,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不抛弃,不放弃”;“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灾难中活下来的灾区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劳,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图报。用灾区群众的话说:双手在,希望就在;脚踏实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两条标语——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灾难彰显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难越是坚强,越是苦难越是团结,越是苦难越是奋进。山摇地动间,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上爬出来,奋力救出两个同学;三岁多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抱出来时,一个敬礼感动中国;埋在废墟下的女孩邓清清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一幕感动世界——他们的原生态行为,传承着一种大无畏的“川军精神”。一个外国记者在绵竹灾区采访,亲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财产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认为“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弯腰、不低头、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让自己的血肉之躯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做事。面对地震灾难,逝者已去,活下来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梁,奋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灾难,重建家园,灾区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学,更加懂得求真务实。灾后恢复重建,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坚决杜绝。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3
延安市宜川、志丹、黄陵等县于7月下旬因持续数日的强降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重大洪水灾害事故。这次灾害使许多河桥大面积坍塌,房屋倒塌,路面阻断,一棵棵大树被洪水拔地而起,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洪水冲成了平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各县政府做了许多应急方案。受灾后安排组织了许多突击队,在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和感人的事迹。通过学习英雄们的事迹,让我获得了人生中难得的精神财富,互相帮助,团结就是力量,让我重新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真正内涵,同时也理解了人类力量的强大,面对自然灾害不畏惧,万众一心、团结就会胜利!
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他们感人的事迹,我感动不已。
作为一名教师我为有这样的党员领导、战士和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以抗洪救灾的英雄们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加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在教学上,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圆满完成自已的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来为抗震救灾出份力。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4
王仁雪,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仁雪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仁雪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5
今天我上网查看了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我流着泪读完他们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断臂少年白乐潇的感人故事”,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再涌流……
5月12日14时28分,还有几天就要过13岁生日的四川省广安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男生白乐潇正在宿舍,准备去教室上课。那是一幢3层楼房,白乐潇所在的寝室就在一楼。刚说完一句话,白乐潇看到床像跳舞一样晃了起来,屋里的东西像甩豌豆一样四处乱跳。白乐潇大叫:“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几乎是跑一步就栽一个跟头。有的坐在下铺的同学比他反应更快,早就跑出去了,大地继续摇晃了几秒,这时白乐潇已经出了宿舍,直跑,左拐,再直跑,又左拐,到了大门口。这时,很多人拥塞在大门口里面出不去。一般只能过2个人的大门,现在一口气要挤过去3个人。快要挤出去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一块巨大的石头向他的身体“切”过来,他的左手臂被压住了,一瞬间血肉模糊的左手臂只剩下血脉、皮肉、筋络与他的身体相连,救命的大门前,只剩下一条狭窄的通道,却被这块巨大的预制板堵着,唯一可以通过的就是白乐潇占据的那一小块地方,他只听见身后几十个同学在喊:“救命啊”……
没有片刻的犹豫,白乐潇用力扯断血肉相连的左手臂,鲜血汹涌而出。看到这里,我被强烈的求胜欲所震撼,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啊!可是13岁的少年做到了,“血就流到我眼前,我只觉得世界末日到了,糟糕了,这下糟糕了。”几秒钟后,他刚跳出被预制板砸成的大坑,出门而去,身后的房子轰然倒塌……
出事那天镇里的医院全都倒塌了,他的父亲只能用一些盐水为他擦擦伤口,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到第二天天亮,采用板车将他转运到所在的骑马乡,到卫生所打了破伤风针。一路上,血把门板都染红了。
他的母亲看一次就哭一次,为了安慰母亲,白潇乐说,没关系一点都不疼,但转过身去自己却蹙紧眉头一个人挺着,在广元市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比一次痛,他没掉过泪……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多么坚强的少年啊!用微笑面对痛,不只为了自己,还为了母亲。我赞叹生命力的顽强,我更赞叹白乐潇的坚强!
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如康洁、薛枭、陈浩、张吉万等,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同学的情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了很多,的确,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在这危急关头,他不放弃生命,是一种精神,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早日回到学校。同时我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于为他人着想,在于为全社会做贡献!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6
6月12日上午,我们在市局五楼会议室对“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进行了集中学习。报告会上,先后有报告团的7位成员从不同的角度了精彩的报告,列举了许许多多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诠释了中国军民在大灾大难中彰显出来的无私大爱、团结互助精神,以及伟大的师魂和强壮的军威,颂扬了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心,宣讲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桩桩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
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英勇无畏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和品德,苍天可鉴,日月可鉴。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我为有这样的民族英雄和祖国坚强的后盾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对干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充满了信心,激发了为药监事业多做贡献的热情。
其实,曾几何时,我也很想做一名志愿者,去灾区为那些受灾的孩子和群众做点什么,但是,现实并不允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作为药监系统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身上担负着的是,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监管职责,所以我必须用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去做好自己份内的全部工作,这也算是对灾区群众生活和灾后重建工作一份最大的支持。
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只有尽到了对所承担工作的全部责任,才能是合格的。
一直以来,我也始终在思考佛家所说的“禅”,应该是什么样的境界,佛家启示人们以善为本,以珍爱生命为本。加上这些日子我所看到的抗震救灾的一条条报导,一幕幕场面和报告团成员的英勇事迹,我心灵震撼,所有的一切,体现的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彼此关爱。这一刻,迷茫的思绪豁然而悟:爱就是禅,禅是因为爱而使心灵深处产生的最温馨、最美好的感受,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禅就是万物。
我认为,这次学习并不简单是要我们记住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重要的是让我们把这些英雄事迹转化为一种动力,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决心立足岗位学英雄,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发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告慰英魂。
另外,那些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所谓的热心关注者们,不要只看到人世间的假恶丑,应该多发现人世间的真善美。自然的灾难并不可怕,人性中对生命的冷漠才是最可怕的。在自己的同胞危难之际,希望这些热心的关注者们,多一些关注,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祝福,少一些批判;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漠然。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仗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此时,我忽然想起了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这些英雄都已经死了,但我们相信,他们还活着,而且,还会永远地活着。他们不是活着的人,而是活着的灵魂和精神;他们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里,而是活在人们无形的心中……无数革命先烈走了,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不衰败,他们的革命精神永世长存,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这一次,也不例外!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7
2008年5月12日,是给四川人民带来灾难的日子。那天14时28分那里发生了7.8级大地震!
经过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网上查的,我了解了很多很多,每一幅画面都让人感到心酸,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难过。有许多画面都让我铭记心头。
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众多学生和老师都被埋在倒塌的校舍中,在图上看到,从她们那一双双大眼睛里感受到她们多么渴望赶紧从废墟中被救出来啊!
在北川县城核心现场,从深山逃出的人流中,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起小男子汉的责任。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在什邡市洛水镇一间倒塌的民房内,传出了微弱的哭声,战士们经过了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清除了表层建筑碎物。顿时,一幕感人的情景出现在战士面前:一个脸色苍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这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来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一位战士上前抱起小女孩,跑步赶往灾区救护所。据了解,那名老妇人,是小女孩的奶奶,成年男子是小女孩的爸爸。这一家三代的悲壮场景,感动和震撼了在场的战士们。
我们沉痛着,但我们也感动着。四川地震的受灾人们牵动这全国人民的心,救援人员不分昼夜地在废墟中救出遇难的人们。各地的志愿者也从四面八方赶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有的志愿者几天没休息,竟累倒在现场!各地人民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地震无情人有情!5.12地震灾情牵动人心,我们不只是祈祷上天的眷顾,我们更翼望彼此的关怀和温暖。您每一个行动,每一份祝福,都将给灾区的人民带去希望和力量!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8
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地震发生后,映秀小学的教师们奋不顾身,竭力保护和救援学生,甚至因此而牺牲生命。
5月12日下午,大地忽然颤抖起来,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很快反应过来“地震了!”他带着几位老师冲出办公室,朝着教学楼的方向奔去。在操场上,大地的晃动已经几乎可以让人“飞”出去,老师们拉过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带着大家一起趴在地上。
等大家从地上爬起来,曾经的校园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都已不复存在。面对坍塌的教学楼和传出的呼救声,老师们清楚地熟悉到: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必须开展自救!
仅过6分钟,谭国强便率领幸存的老师进入教学楼废墟进行搜救。坍塌的教育楼里到处是令人心痛的呼救声,透过废墟缝隙,看见的是令人心碎的景象:有的孩子努力探出头,用近乎绝望而又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外面的世界,有的孩子则伸出血淋淋的小手使劲的摇摆……
面对废墟里孩子们布满希望的眼光,没有施救设备、没有钢钎,老师们便用双手开始了生死大救援。他们用双手硬是在废墟上打开了一个孔,救出了3名孩子。
此时,余震再次无情的袭来,老师们不顾晃动着的教学楼废墟和不断掉下的水泥砖块,一边安慰着受困学生,一边继续用手搬动压在孩子们身上的砖石水泥,又救出了4名学生。陆续赶来的家长们也带来了绳子、钳子等工具。
经过老师和一些年轻家长不懈的努力,终于打通了一个可以进入废墟内部的孔道,眼前的一幕让大家肃然起敬:二年级二班班主任、29岁男教师张米亚身体前俯,张开手臂,手臂中掩护着的两个8岁的孩子还活着,没有受伤,而张老师却早已化做了丰碑!救援人员含着眼泪试图掰开张老师护卫孩子的双手,却怎么也掰不开……
12日当天,自救持续到晚上22时20分,总共救出学生156人。
晚上,学校操场上燃起了一堆火,老师们预备稍事休息继续战斗。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四面躺满了遇难学生和老师的遗体,大家相对无言,彼此的眼神里却都透出坚毅的目光。
当天晚上又来了一场倾盆大雨,冲熄了燃起的火堆,参与救援的9名男教师紧紧地靠在一起,用体温暖和彼此,度过了他们有生以来最为难熬的夜晚。
13日凌晨6时,大雨仍然继续,谭校长带领没有受伤的老师们不顾危险,再次赶到废墟中,从教学楼顶部打开了一个很小的生命通道,又救出多名被困孩子。
在整个三天三夜的自救工作中,重点全放在主教学楼,而没有来得及对教师宿舍和办公楼展开救援。到5月15日下午,合肥市特勤救援小队通过探测发现,映秀小学已经没有生命迹象,老师们才爬上教师宿舍看了一眼自己的家和已逝去的亲人。谭国强校长的妻子就在这片废墟中,他沉默了一下,只留下了一句话:“太迟了。”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映秀小学的473名学生中262人遇难,46名教师遇难21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