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主题,我们需要端正写作态度,心得体会是每个人都要熟悉的文本,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1
“您好,我们要的口罩赶紧再加加急、催一催,基层干部们防疫急需啊!”“朋友们,谁家有枪式体温计,借我用一下救急,等我们订的货到了一定还崭新的体温计给您。”……电话打爆、微信刷屏,一向运筹帷幄的“85后”企业家x,这个春节过得很焦虑。不过,他焦虑的并非生意,而是“战疫”。
“2015年,我创立的盛开花卉有限公司入驻土柏岗乡北神岗社区。5年来,乡党委政府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社区百姓们更是把我这个外来户当亲人看待,天时地利人和,公司逐渐小有名气。尽管不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但土柏岗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每每谈到企业的发展史,x的讲述中总离不开“土柏岗”三个字。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乡的基层干部防护物品紧缺,却义无反顾投身防疫工作,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得知医用口罩严重不足,不等组织号召,x便多方奔走,打了50多个电话,终于找到货源,当即出资5万元购买2万个口罩。“反复催促下,口罩终于到了开封,我兴高采烈跑去提货,一路快马加鞭往乡里赶,满心欢喜打开一看,竟然不是最急需的三层医用口罩。那一瞬间,我心里真是哇凉哇凉的”,x苦笑着摇头说道。不过,疫情让他来不及多想,当机立断联系其他货源顶了上去。
“媳妇儿,闺女们的枪式体温计快帮我找找,现在乡里就缺这个,就算只有俩,好歹送过去也能应急!”常年奔波忙碌,没时间照顾两个年幼女儿的x,这次又把孩子的体温计“捐”了出去。
当听说全乡有72名从x返乡人员在家隔离观察后,x又坐不住了:在家隔离14天,乡亲们的粮食够吗?不够的话怎么解决?会不会因此产生怨言,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x这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紧急购买了米、面、油、莲菜等价值5万元质量上乘的生活物资,捐赠到居家隔离的群众手中。
在别人看来,x慷慨解囊捐献10万元物资,公司效益一定不错。实际上,企业去年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本想借祖国70周年大庆大干一场,却遭遇“滑铁卢”,亏损了一二百万元。
大年初八,又到社区防疫执勤点询问物资储备情况的x说:“去年,种植基地80多万盆菊花滞销,全乡上下自发为我打广告、寻销路,解燃眉之急。现在,是我回报土柏岗的时候了!”在他的带动下,土柏岗乡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和热心群众纷纷捐款捐物,善心善举在乡间传递。
x虽是公司董事长,但从不摆架子,干部群众们喜欢把他当做自家晚辈,总是亲切地叫他“小苗”。一路走来,这棵“小苗”在土柏岗的守护下,历经风雨仍蓬勃向上。2020年的疫情寒冬里,“小苗”虽不高大葱茏,却在茁壮成长,以略显稚嫩的枝干竭力为父老乡亲撑起一片蓝天。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2
运筹帷幄 敢打头阵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认,也让张定宇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明白战“疫”才刚刚开始。
随着新冠肺炎逐渐在全国蔓延,转诊到金银潭医院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当时医院的icu病房只有14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接待更多病患,2019年12月30日一早,张定宇再度决策,紧急布置劝退说服一般病人,腾退病房;抽调力量,新开两个病区,完成清洁消毒,调配设备物资人员,陆续将病房改造成新的icu病房。
张定宇介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总共腾退了21个病区,截至2月22日上午9点,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992人,是收治病人最早、最重、最多的医院。
面对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在大量诊治实践的基础上,金银潭医护人员率先将抗艾药物克力芝用于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当发现康复患者体内抗体可抗病毒时,张定宇发出呼吁: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金银潭医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献你宝贵的血浆,共同救治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张定宇正是如此。
疫情并没有让他措手不及,早期他用心让医院练就的真本领,为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利用 ecmo抢救危重病人。
时间倒回2014年,新上任的张定宇在仓库里发现了一台省卫健委给他们的ecmo(也称体外膜肺氧合,是现有体外循环技术中的王者)。2015年下半年,他请来心脏体外循环专家给icu医生做培训。
同年年底ecmo就发挥了作用,金银潭医院用ecmo成功救治了两位艾滋病重症肺炎病人,成为武汉地区最早将ecmo用于重症肺炎救治的医院。2016年春节后,又救了一位患重症肺炎的24岁的大学生。2017年初,禽流感来了,ecmo大显神威,保证了湖北省没有因禽流感死亡的病例。金银潭医院优秀的ecmo团队,就是那时成长起来的。
在本次疫情中,他们除了匹配ecmo来提高新冠肺炎治愈率之外,还采用了张定宇地铁看杂志引来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该技术还被写进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救治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张定宇2014年提出,直到2017年才评审通过的gcp(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在这次疫情当中,也被王辰院士、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用来开展克力芝、枸橼酸铋钾、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3
2003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06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研究。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15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15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铺成一条小路,让更多人走向明天”,
就是她践行一生的箴言,也是她过去、现在及未来人生的写照。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4
拼渐冻生命 与疫魔竞速
4月11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病区的最后14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病区危重症患者实现清零。伴随着这个好消息,金银潭医院最后一支外援医疗队——江苏医疗队,也返程回家了。最后一支离开的队伍离别时,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向他们鞠躬致谢。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抗疫”大战中,“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金银潭。”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累计收治了2220名确诊患者,在疫情最紧张、最危险的初期接收了大批危重症患者。
从第一例患者入院开始,张定宇就拖着蹒跚的脚步,日夜鏖战在一线不眠不休。这位脾气爆,性子急,训起人来不留情面的铁汉子强忍疼痛,拖着双腿在病房之间奔走。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都知道,他们的院长“性子急,嗓门大”、“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常常能在走廊里听见他大声打电话的声音:“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哈都等不得,马上就搞!”大家急如星火地穿梭奔忙,发现张定宇的嗓门越来越大,但脚步却越来越迟缓,双腿僵硬很不灵便。
上楼时,他必须双手紧握栏杆往上拉,甚至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有同事上前询问,他却摆手不言。这位走路一瘸一拐的院长特别珍惜每一点时间、每一刻时间、每一会儿,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提起那个埋在心里的秘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个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楼梯的时候,腿真的跟冻住了一样。”张定宇说,他从来不说,是因为不想影响同事,他生来乐观,不喜欢叫苦。
2017年,张定宇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2018年10月,渐冻症确诊。他微笑着把身体蜷缩在椅子里说:“你看我现在长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会像这样缩成小小的一团。每个渐冻病人,都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消逝的。”“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
2019年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疾控中心来电,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病状和同济医院那名患者类似。张定宇心头一阵惊雷,他隐约意识到,一场残酷的战斗就要来临了。箭在弦上,张定宇只有把悲痛放在心里,拼命地与时间赛跑,把一切准备到位:他身后,从一个病区,到一栋楼,到三栋楼;护士从2小时交接班一次,延长到四五个小时一次;医生更是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
当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后,张定宇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为实验室确认病毒赢得了时间。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坚持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患者救治工作,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医院有序高效运转。精心做好驻院援鄂医疗队的服务工作,有效保障救治资源。金银潭医院紧张的空气混合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就像战场上的硝烟。从最初发现新型病毒感染者到第一批医疗队除夕团圆星夜驰援,张定宇在有限的防治条件下没有一瞬间的放松,然而妻子和挚友先后感染新冠肺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但当他转身面对医患家属,他又是最坚定的依靠:“我们要胆大心细!有什么责任有我担着。”
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是张定宇的三重身份。“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张定宇说。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像张定宇这样的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线,让大家都感觉特别有主心骨。”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艰难,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在最崎岖艰险处接过时代的纤绳,民族的火炬。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5
尽管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早晨的__河畔还是清风习习,趁火红的太阳还没有发出太耀眼的热光,__推着轮椅往家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看得出她对眼前这个儿媳充满了爱意。
十年了,__每天都是这样无微不至地侍候瘫痪的婆婆__。在__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村民们都说__老人是不幸的,因为她饱尝了人间太多的辛酸,但是她又是非常有福气的,
因为她有一位至孝至善的好儿媳--粱红娣。
__老人是不幸的今年八十岁高龄的__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从__县__镇同康村嫁到相邻的珊瑚乡彩坑村。她的丈夫张泰光是一位担任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因为丈夫长期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农活都落在__的身上,她生养了三个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可想有多么艰难,但是她都挺过来了。后来儿子相继成家,两位老人和小儿子、儿媳一起生活。
__年,因为__建设,__和村里的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土,被安排移民到__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移民后的第二年,__的丈夫,也就是这位老支书张泰光,因突发脑溢血一夜之间猝然离世。丧夫之痛让__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可是不幸仍频频降临在她身上, _年她突发脑血栓而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在这一年,她的大儿子被检查出胃癌,她的二儿子被检查出肠癌,而且都已经到了晚期,后来相继离开了人世。命运降临在_身上的不幸令人叹惋,但是我们也为她感到庆幸,因为她有一位--
好儿媳__。
喂饭、穿衣、洗澡,十年来,从未间断地照顾瘫痪婆婆孝敬婆婆,那是自己责任。 _自1986年嫁到张家以来对婚后生活很满意,丈夫张民福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乡政府上班,她带着孩子在家耕种。那时候,虽然家庭收入一般,但是公婆身体硬朗,一家人和谐美满。移民到县城后,没有农田了,她就骑三轮车,打打小工,后来在工厂给工人做饭。“一家三代人那时候生活是很幸福的,没想到后来一连串的变故,改变了我家的情况。”_说。现在照顾老人的任务全部落在_一个人身上。“两个哥哥都不幸离世,我应该照顾好老人,可是我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有时候周末要加班也不能回家。”张民福说,他老母亲那次发病住院两个多月,出院后,原本是在工厂上班的_可以拿到_多元工资。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_主动提出“外面钱再多也不挣了,自己留在家里侍候婆婆。”就这样,_十年来始终没有走出这个家门,常年厮守在婆婆的身边。“儿媳和女儿是一样的,既然嫁到了张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是自己的责任。”
不离不弃,那是心中有爱一个人常年侍候瘫痪婆婆,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别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饭、洗澡、穿衣这些都是每日必须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难每餐要特意熬粥;随着病情加重,老人对稀饭也难以下咽,只好每餐变着花样给人蒸米糊、煮馄沌、煮烂面条给婆婆吃。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去理发店理发,__就自己给她剪,刚开始剪不好,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更难办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多的时候一天要换7、8条裤子,就是在冬天用了纸尿裤,也经常会弄脏。老人不仅行动不能自理,也丧失了语言能力。需要什么只能通过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比划,只有__能很快明白老人的意思,并满足老人需要。问及这几年来侍候婆婆的经历,即使__丝毫没有怨言,只是很自豪地说,她算是尽心了,老人这些年来全部是她喂饭的,每次大小便都是她打理,几年来从没因尿炕而睡湿被褥。“老人这辈子不容易,老来遭受病痛折磨瘫痪了,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顾,谁都有老的时候。”__说,婆婆瘫痪后,每天夜里她都会帮她翻身,由于遭受病痛的折磨,老人晚上经常无法入睡,__就陪着她说话,给她按摩身体,有时就打开电视陪老人看到凌晨三、四点。只要不下雨,她都会推着老人出去走走,就像我们开头所见到的那样。__年冬天,老人又一次发病昏迷了,周围的人都说这次救不过来了,花了钱还让老人遭罪,但是__立即拨打了120,把老人送去医院抢救,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老人总算醒过来了,从那以后,__更是寸步不离婆婆。她说以前婆婆对她很好,即使还有一线希望,她绝不会放弃,万一婆婆有个三长两短,她会很伤心的。
苦守孝道,那是做人标准常言说:床头百日无孝子,而__冬去春来十个年头,照顾瘫痪的婆婆无怨无悔,在当地村民中被誉为“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 _说,这些年来,她在侍候婆婆时,也流了很多泪,不是因为照顾老人不能出去打工挣钱,而是老人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会躲在一边抹眼泪,而转过脸来,还得对婆婆满脸赔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养病。“这些年来,_从没走过娘家,她的母亲也是年事已高了,但是她分不开身去照顾,这让她感到很内疚。有一次,张民福单位组织家属去旅游,他想让从未出过远门的_出去玩一次,_虽然很想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去坐坐火车,但是,最后她还是放心不下婆婆,放弃了出去旅游的机会。_今年已经53岁了,由于长期操劳,犯有严重的腰椎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难受的样子。村干部说,基于她家的情况,给予_老人残疾补助,逢年过节,村里也会力所能及地对她家给予帮扶。“老人活着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顾一天,我不能因为自己没去做而留下任何遗憾。”_说,作为张家的儿媳,不离不弃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孝敬老人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篇6
连日来,疯狂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刻牵动这全国人民的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阻击疫情。“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疫情是一场大考,检验着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的成色,组织部门要把抗疫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在这场战“疫”考试中当好“巡考员”。
对“考生”出勤率要有本账。“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高不高、政治素质硬不硬,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大事难事中用实际行动干出来的。抗击疫情是当前各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推动者、落实者。组织部门要把参与阻击疫情作为一把标准尺,在疫情一线看看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是否牢固、“四个服从”“两个维护”是否坚定,对在抗疫工作中“缺考”人员做好登记,对无故消极怠战者,在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决不予以提拔使用。
对“应试者”要注重激励。“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打仗即打将,与时间竞速,与疫情抗争,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干得很辛苦,面临的风险和压力都很大。在这个时候,组织部门要为担当者撑腰、为奋斗者加油,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把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察其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的,要表扬表彰、大胆使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对“违纪考生”要及时纠正处理。激浊方能扬清。疫情是检验干部作风的一种“载体”,如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志红,面对中央指导组派出的督查组的询问,竟对定点医院的收治能力和具体床位数量等问题“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典型的作风问题。在防“疫”大考中,组织部门要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惯出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涪推诿扯皮的,要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