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通常包括时间表,以确保任务按照计划进行,详细的工作计划有助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有效教学”的大氛围下,以《如皋市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口,吃透教材、探索教法学法,精心备课,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力争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较大进步和收获。
二、具体要求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会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2人,其中男生3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戴东兵、薛浩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李伯成、沈栋梁等),不能主动去学习,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知道比例尺的具体意思,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任务二:求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前练习
(1)1km =(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单位换算,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2、引入课题: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两分钟,为什么?(在地图上爬)
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就用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
3、明确目标:
关于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意义、表示、计算、应用等。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任务呈现:
自学课本53页,尝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前项是,后项是。
2、比例尺的形式有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1:100000000是比例尺,也可以写成,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km的距离,还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是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km.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写过程)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这是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从比例关系看,当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关系。
(2)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1cm:50km →写比
= 1cm:5000000cm →统一单位
= 1:5000000 →最简比
(3)比例尺2:1表示图上长度2cm相当于实际长度1cm,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是放大的比例尺。前面的比例尺前项都是1,是缩小的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任务二:求比例尺
1、任务呈现: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cpu零件的长为25毫米,画在纸上的长为10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两题任选一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方法。
3、展示交流:
交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4cm:120km或120km = 12000000cm
= 2.4cm:12000000cm 2.4:12000000 = 1:5000000
=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2)在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 )。
(3)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厘米
(4)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1:10 b. 10:1 c. 1:1 d. 1
(5)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结果反馈;
出示答案,反馈评价。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得到的?有关比例尺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无论从学生学习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互动交流和展示分享环节,由于任务呈现具体明确,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进入状态,展示小组展示时完全当成了小老师,台下同学质疑、补充、更正、争辩,如围绕比例尺的单位全班同学就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厘米,有的说是米,有的说不定,可以用任何长度单位,有的说视情况而定,最后宋林涛提出异议: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比,没有单位,最后全班同学予以认可,老师此时趁热打铁加以引导,得出结论:比例尺就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如1:50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00000厘米,图上1米相当于实际5000000米,但比例尺最终表示的是二者的比的关系,所以是没有单位,解决了课前有同学提出比例尺的单位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
六年级五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有28人、男生有35人。孩子们来自乡下,基础较差,学习欲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规定。在这学期的教学里要把基础知识讲解作为重点来抓。但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课本教材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一)教材的教学目的: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1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二)教材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四、培优辅差的主要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5、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4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科任教师,也是压力比较大的一个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大家要毕业了,必须利用几个月时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巩固知识点,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能使孩子们能圆满的毕业,特制定如下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升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现有学生56人,学生基础差,尖子生少,差生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消除焦虑心理,多鼓励,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抓好学困生的辅差教学。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堂的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2、课堂上继续落实“四步走”教学模式,并做到不搞形式化,以学生为本,提升课堂效率。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出实效的教案,做好表率作用。
4、多听老师的'课,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5、激发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升本班的数学成绩。
6、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7、多反思、勤总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时的记录下来。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每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少而精,并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做好后进生辅差工作,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6、制定好总复习计划,把复习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提升六年级毕业成绩。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2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第一单元 负数(3课时)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5课时)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 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3课时)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5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45
28
1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毛子渊、周洋帆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陈清、张泉奇等),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7、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中在关各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单元教学结束期末平均正确率速度平均正确率速度数学概念75%—80%以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的)——95%以上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4题整数、小数、分数四则口算(包括解简易方程)——80%以上—度量、画图75%—80%以上—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70%以上(列算式或方程正确)—75%以上(列算式或方程正确)—
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能力。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进步。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内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前准备
备注
2月21日—2月22日
第十一册教学内容及寒假作业
一、百分数
习题卡
2月25日—2月29日
一、百分数
教学挂图
3月3日—3月7日
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口算卡
3月10日—3月14日
2、圆锥
教学挂图
3月17日—3月21日
三、比例
习题卡
3月24日—3月28日
三、比例
四、确定位置
3月31日—4月4日
四、确定位置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挂图
4月7日—4月11日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习题卡
4月23日—4月27日
七、统计
试卷
4月14日—4月18日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4月21日—4月25日
五、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数和小数
教学挂图
4月28日—5月2日
2、简易方程
教学挂图
5月5日—5月9日
3、分数和百分数
教学挂图
5月12日—5月16日
4、量的计量
5、比和比例
习题卡
5月19日—5月23日
二、空间与图形
圆规
5月26日—5月30日
二、空间与图形
习题卡
6月2日—6月6日
三、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挂图
6月9日—6月13日
模拟检测
复习试卷
6月16日—6月20日
模拟检测
复习试卷
教研组长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