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映了我们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准备,教案的目标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篇1
主题:
救救地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圣诞节日的向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愉悦的节日气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 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 感受歌曲的节奏。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
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b、4/4是什么特点?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 进行歌曲表演
三、 结束部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
活动过程
1、播放“铃儿响叮当”乐曲,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演奏。
(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并练习重点节奏型。引导幼儿看节奏谱,尝试分组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等表现音乐。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拿乐器练习重点节奏。
(2)教师哼唱乐曲,指导幼儿看节奏谱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看节奏谱演奏。
(3)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看看教师指挥演奏。
(4)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
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练熟演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在《铃儿响叮当》音乐的伴奏下,打开幼儿学习资源,装扮圣诞树。
活动反思:
?铃儿响叮当》这是一首美国的圣诞歌曲,学生在学这课之前就已经基本会唱了。学习这首歌曲,学生是非常期待的,既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么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不单单是唱会歌曲。在课程的开始,我设计了几个有趣的练声游戏,并且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解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发声练习,而且体会到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审美愉悦。另外,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将难点部分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的情景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于歌曲的音乐形象的'理解。而对于本课,由于一些难点在最开始就已经解决,因此到这时已经变得相对的简单。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充分的予以调动,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产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么一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课程往后进行时,课程的难度在不断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越发增强,在40分钟内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好多首圣诞的歌曲,让孩子来表演圣诞老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对于本课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聆听贯穿全课,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对比,甚至同一段音乐,对其音乐要素进行变化,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1、2、3标志;事物:铃铛;5片雪花;
幼儿比较熟悉该音乐
已会跳基本舞步
三步一踏,跑跳步。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1、雪花加法游戏
2、雪花的颜色
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二、 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
1、 感受音乐节奏
(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集体舞中的动作
(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4)教师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 小节;拉着的手高举。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 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7 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 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13-16小节:动作同9-10小节,方向相反。
3、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钻门洞”
小猫想知道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
(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择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集体跳一次,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会的幼儿。
(6)交换数字标志再次练习。
4、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集体跟老师完整地跟着较慢的音乐跳舞。
(2)交换舞伴完整地跳舞。
5、 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三、 游戏结束
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出去和铃儿一起玩吧。
小百科:《铃儿响叮当》是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唱,并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难点:
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苹果丰收》、《采茶》、《淘米洗菜》。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
三、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1、复习歌曲,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
(1)全体幼儿齐唱歌曲一遍。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一遍。
2、创编歌曲动作。
(1)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
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
(2)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
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伴奏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
我们一边用快乐的声音来歌唱一边来表演。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教师放音乐,幼儿边跟唱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复习歌曲《秋天多么美》,结束本活动。
铃儿响叮当音乐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圣诞节日的向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愉悦的`节日气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活动准备:音乐磁带、flash动画、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欣赏后,提问: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感受歌曲的节奏。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b:4/4是什么特点?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幼儿说不出,可再欣赏音乐。在引导中教师加入简单的动作。)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进行歌曲表演
三、结束部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
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小百科: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