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制定的教案也是大不相同,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鉴赏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1、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大海摇篮》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海上风暴》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牧童》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3种民族乐器的了解及其曲目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民族弹拨乐器的美妙音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感受其古朴、深沉的音色;欣赏古曲《梅花三弄》,熟悉音乐主题,感受主题在乐曲种的变化。
3.了解弹拨乐器——古筝,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欣赏乐曲《渔舟唱晚》,熟悉各部分音乐主题,想象乐曲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4.了解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感受其柔美清澈的音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熟悉音乐主题,帮助学生了解“鱼咬尾”的音乐句式。
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欣赏三首乐曲《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
教学重难点:
感受3首民族弹拨乐表现的意境,熟悉主题音乐,了解古琴、古筝、箜篌这3种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技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2.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977年,美国科学家选择了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代表地球文化精华的音响,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的知音”。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古琴曲《流水》即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深沉而浑厚的旋律走进古琴的世界。(欣赏视频《流水》片段)
二、学生交流资料
1.课前布置有的同学找古琴的介绍、有的找古琴的图片、有的找古琴的传说。老师也可找一些图片进行补充。(古琴介绍)
2.师:古琴从产生以来,就与历的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古琴的传说和美德已使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一般乐器。下面,就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关于古琴的传说、小故事。(古琴动画)
3.请学生介绍知道的古琴作品。
三、欣赏乐曲
1.初听古琴曲《梅花三弄》音频。
2.请学生谈感受。
师: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师:欣赏《梅花三弄》(片段)视频,说一说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呢?
学生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作者是想通过这首乐曲来表现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3.学唱主题。
师:我们一起来唱乐曲的主题部分。(《梅花三弄》主题谱例)
4.复听音乐。
(1)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梅花图,我们边听音乐边欣赏。(梅花动画)
(2)师:请同学们思考乐曲的曲调有什么特点?
?梅花三弄》是一首最古老的古琴曲,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表现了梅花洁白、傲放、苍劲、挺拔的气质。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乐曲主题表现梅花,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写,赞颂文人高洁的品格,艺术价值很高。
5.朗诵梅花诗词。(歌颂梅花诗词图片)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三种民族乐器──埙、筝和古琴,谁来说说他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4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学会欣赏通俗音乐。
二、教学内容: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用歌曲导入课题:
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课题:好听,易唱易学的歌曲和音乐,比如轻音乐、通俗歌曲、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音乐。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
2)、通俗音乐的内容。
3)、通俗音乐的特点。
4)、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5)、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对通俗音乐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音乐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②教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人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⑶学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⑵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学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音乐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音乐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多数是未得公认的音乐创作。通俗音乐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教师分句教唱。
6、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学评价
1、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音乐鉴赏课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我是少年阿凡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歌曲,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2、通过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2、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难点:
1、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十六、切分节奏。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铃鼓沙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1、师生问好
2、幸福拍手歌
(二)导入新课
1、师范唱《一杯美酒》,生回答是哪民族的歌曲(由于这首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进一步聆听熟悉点的歌曲)
2、再范唱《欣起你的盖头来》和《大阪城的姑娘》几句,再加上动作演唱。
3、师:这几首歌曲都是非常有名又好听的新疆民歌,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对,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新疆风味的歌曲。在新疆有个非常有名的人物,看看他是谁?(展示阿凡提图片):这是谁呢?给老师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生回答
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4、那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三)聆听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1、欣赏歌曲,找找少年阿凡提是怎么样的人物
2、感受歌曲的韵律及音乐情绪
3、复听歌曲,找出哪句旋律最独特,为什么?(升记号唱出了新疆歌曲的特点与诙谐的味道)
4、与无升号进行对比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生学唱谱子
3、生用“lu”母音代词来演唱歌曲
4、生有感情的朗读歌曲,并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来朗读歌词
5、带词演唱歌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