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教师通过准备详细的教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节奏,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
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
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
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
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
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
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
生:拿来主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
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寻找标志
3、 哪几个段阐述“怎样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明确:第8、9自然段。“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关键
合并同类
二、:对比分析,学习论证——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1、 提出问题:请你速读第一部分,尝试用一句话阐述,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拿来
对于这个问题,未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可能答不上来,
2、 抛出第2个问题:在阐述拿来主义之时,作者阐述了哪几个主义这几个主义的主体是谁,各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
默读文章,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主义
主体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3、 文章主体是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还要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
明确手法: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形成对比,作下铺垫。
(正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国文化,甚至导致误国亡国,所以要拿来。)
三、 还原比较,揣摩喻证——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1、 齐读第8、9段。
2、 还原。将比喻论证还原为抽象的平实的道理。
(设计说明
①还原目的:一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下,明白比喻论证中阐述的道理,二是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
②知识基础:学生学过《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对“比喻论证”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
③基本方法:教师引导示范后,小组讨论完成。)
3、对比。
还原后大致如:有人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不敢接触、不敢选择,这样的人是懦弱无能的;有人全盘否定,盲目排外,这样的人是昏头昏脑的;而有的人却全部接受,崇洋媚外,这样的人是废物一个,“拿来主义”是全不这样的。
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选。对于……
比较后明确: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寻味,使读者为之折服。
4、创新。
尝试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学生作评委,评出“创意奖”。
抛砖引玉:也可将“对待文化遗产”用“使用大河里的水”来打比方
……
5、 拓展。
用比喻的方法论证下列观点:对外开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乘虚而入。
抛砖引玉:给窗户装纱窗
给电脑装防火墙。
……
四、 “拿来”精华,延伸拓展。
思考:现代社会“拿来主义”又有什么新的内涵试举一例说明“拿来主义”在个人生活、国家事务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
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美术知识: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掌握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
2、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葫芦的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葫芦、作业展示栏、彩色复印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
(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
(2)创设文化情境,了解葫芦。
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
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关:葫芦的用途?
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
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
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
教学理念:参与闯关游戏,积极思维。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好玩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学习,学剪葫芦娃娃。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外形;
:葫芦的外形是对称的,一般分上下两个园,上面的圆较小,下面的圆较大。
其次,引导学生推测葫芦娃娃的创作步骤;(播放课件:创作步骤)
折:采用对折的方法;
画:画轮廓时,要求要大;
画五官时,学习用不同的基本纹样表现五官;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本纹样组合成朵花纹填满葫芦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对纸屑的处理。
教师边演示创作过程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4)引导赏析,开拓视野。
(点击光盘,播放教师设计制作的`葫芦娃娃,供学生欣赏。)
观察、分析葫芦的外形。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将想法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范图中找出常用纹样。通过引导发现,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外形;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葫芦娃娃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评展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
(2)电击课件:
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
(3)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习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芦灯笼。
教学理念:通过跳跳的话使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上所学知识、技法;
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大胆想象并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2、初步感受黑白画与彩色背景相结合的画面美。
活动重点、难点
大胆想象并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房子范画一幅、剪好的房子两幢
2、画画纸、勾线笔、蜡笔
3、课件“背太阳”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天上有几个太阳?当然只有一个太阳了!每天清晨,太阳第一个起身工作,把阳光撒向大地,给大家带来光明。傍晚,人们下班回家了,太阳去哪了呢?太阳翻过山头,洗了一个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边,就这样,太阳总是不停地工作,从不休息。
二、探索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过渡语:太阳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都来商量着怎样才能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房子说:“我们来背太阳吧!”
1、感知重叠和遮挡关系。
(1)老师出示房子范画一幅,师:看,来了几幢房子呀?(三幢)它们是半圆顶房子、方顶房子和尖顶房子,它们都来背太阳了。
(2)出示两幢房子,师:三角顶房子、梯形顶房子也想来背太阳,它们站了上来。(将两幢房子插上来)
师:这两幢房子站上去以后,你发现了什么?(被前面的房子挡住了)
2、探索用绘画形式表现重叠关系。
(1)教师范画师:如果要把这两幢房子画出来,应该怎么画?谁来说一说。
(2)师: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三角钉的房子的墙只画了一半?(别挡住了)挡住的地方看的见吗?。(看不见)再来看看梯形房子,他有没有被挡住?为什么?
(3)变化房子的遮挡关系,进一步感受遮档(完全遮挡、部分遮挡)
师:如果这两幢房子这样站得话,又应该怎样画呢?
(4)师:还有很多房子也想来背太阳,它们可以站在哪里呢?(请幼儿一起指一指)对呀,我们可以请各种各样的房子来帮忙。
(4)师:房子们都来帮忙了,太阳真的被背起来啦!徐老师来把大大的太
阳画出来?注意了,快碰到房子了。先停一停,跳过房子,继续画。
(5)师:(播放课件)瞧,太阳背起来了,它发出了五彩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座房子,真漂亮!徐老师喜欢的太阳光芒是一条一条的,小朋友们也画过各种各样的太阳,等会请你也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太阳。
三、幼儿自主创作,师进行个别指导。
1、提出作画要求:
(1)请小朋友也来画些房子背太阳,房子要稍微大一些,先画前面的房子,在画后面被阻挡住的房子,可以多画几撞不一样的房子,这样太阳才不会掉下来。
(2)最后在上面画上大大的太阳,注意哦,画房子的时候要把太阳的位置留出来。
(3)小朋友把房子和太阳的轮廓画好以后,先用蜡笔涂好太阳的五彩光芒,在用记号笔给房子装饰上黑白的图案,明白了吗?
2、幼儿创作,师进行个别指导。(播放课件图片,启发幼儿画出不同形状的房子,重点指导幼儿将藏在后面的物体表现出来。)
四、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1、欣赏作品,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xx画的房子,我们一起来数数他画了几幢房子?这些房子是什么样的?哪些房子在前面?哪些在后面?(2~3幅作品)
2、师:太阳背起来了,太阳很感谢大家,它把五彩缤纷的光芒撒向大地,使地球变的更美丽!
五、延伸活动
师:房子背着太阳走了整整一天太累了,还有谁也能背太阳呢?小朋友们可以在美工区尝试请各种不同的东西也来背太阳。
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
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里程碑:
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
3.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
1词语解释
(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字词读音
椭圆(tuǒ)铁锹(qiāo)着陆(zhuó)飞跃(yuè)
海域(yǜ)狭窄(zhǎi)畅谈(chàng)供给(gōngjǐ)
3、交流资料,回答
(1)地球到月球有多远?38万公里
(2)航天飞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
(3)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轨道是怎样的?
三、导入
小时候,你们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嫦娥挥动长袖轻飞入月的潇洒曾让我们以为登月只要一颗仙药就可以达成,但是你知道人类真的踏上月球是什么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
2)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3)登月成功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4)返回地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4、作者为什么将时间精确到了秒?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6、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尼克松总统通话
7、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8、这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因为这一步标志着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宇宙空间。当人类活动领域扩大到宇宙空间后,人类将开始利用和开发空间蕴藏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并使人类能利用整个宇宙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这势必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势必会促进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长足进步,势必会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师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篇5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保守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课前准备:
1、了解学校有关情况
2、学做小向导
3、彩笔
4、以前写的有关学校一景的文章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欢迎新同学
1、谈话:我们已经在学校度过了两年多的美好时光了,算是老同学了。老师想问问你,这么多的时间里,你对我们学校有所了解了吗?
2、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1“我是小向导,带你来观赏”
3、请你为一年级的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想一想,该怎样介绍?
4、各自发表看法。
5、谁来试一试。
二:争做问不倒
1、作为小向导,你可要注意了,千万别被新同学问倒,我们要争做问不倒
2、那,我们可以有哪些做法呢?
3、想方法,看书上的方法
4、老师现来考考你:
出示小卡片:学校开创人是 。
我们学校今年 岁,兴办于 年。
我们学校有 个班, 老师, 同学数。
我们学校位于 。
5、你还想把哪些东西写在资料卡上。
6、交流
三:夸夸我们的学校
1、看来,大家平时都很关心学校,老师翘大拇指褒扬大家。
2、不过,大家知道吗,我们学校之所以这么有名,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一些以外,还有很多的可爱之处,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方面?
3、同学自由说
4、大家平时写了不少作文夸我们学校的,可大声宣读。
5、过渡:有一个小诗人写了一首小诗赞美学校,我们来欣赏一下。
6、有感情朗读小诗
四:情感升华
说了不少,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心中还有很多话要说,这样,我们选择一个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心声,可画画,可写诗,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大家快行动吧
1、同学准备
2、展示交流
五:总结
学校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学校里快乐的生长,更要了解我们的学校,为它争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