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篇 >方案大全

小班鸡和蛋教案最新7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份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鸡和蛋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鸡和蛋教案最新7篇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1

教案目标:

1、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口头描述玩偶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教案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挂图:《上下、里外》。

3、两个纸盒、动物玩偶(如小熊、小青蛙)、水笔。

教案过程:

1、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盒互相粘贴成上、下两层,两个纸盒盖当作门。

2、把玩偶藏在口袋的两边,各露出一点。请幼儿猜猜口袋里有什么。、3、拿出纸盒,幼儿园教案打开纸盒的门,让幼儿看看里面分成两层。告诉幼儿:小动物要和大家玩躲猫猫。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将小熊从后面放进纸盒,让幼儿看纸盒外的玩偶,猜猜看是谁躲在里面。

4、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小熊和小青蛙分别放进盒中的上、下层。请幼儿睁开眼睛猜猜看谁躲在上面,谁躲在下面。引导幼儿用"上面"、"下面"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5、打开挂图《上下、里外》,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哪些动物在山(桌子、树、楼)上面,哪些动物在下面。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2页,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山(桌子、树、楼)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要求幼儿给下面的小动物做标记。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绳子的几种玩法,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基本动作的综合能力。

2.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玩绳活动产生兴趣。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验。

2.猫头饰一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绳子、录音机及伴奏磁带、活动场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扮演鸡妈妈和小鸡进入活动场地,随音乐做模仿热身运到;扇翅膀(上肢)、磨擦鸡嘴(下蹲)、理羽毛(体侧)、磨爪子(腹臂)、跳舞(跳跃和放松)等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取绳子。鸡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绳子),要求每个幼儿捉一条虫子。

2.玩绳子。将虫子变成绳子,展开玩绳活动。

(1)幼儿自由玩绳子,巩固幼儿在角区活动中创编的绳子玩法。(伴音乐)

师:请小鸡们来玩一玩绳子,看谁玩的方法多,玩法与别人不一样,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

(2)幼儿说说做做自己的玩绳方法。

师:请小鸡说说你用绳子做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3)老师总结绳子各种玩法,引导幼儿再次一物多玩。鼓励幼儿尝试别人的玩绳方法,主动与他人合作游戏,提醒注意安全。

3.游戏:战胜野猫

(1)另一教师扮演野猫出场,引导幼儿想出躲避野猫的方法,并进行演示。(野猫巡视一圈,没捉到小鸡到一旁休息。)

(2)再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利用绳子变成武器战胜野猫,如:用绳绕圈子砸、捆绑等方法。

(3)幼儿抛绳表现胜利后的心情,练习抛掷动作。

三、结束部分

1.表扬为主评价鸡宝宝的聪明和勇敢。

2.用绳子做小车随音乐开回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绳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样东西,但大多数幼儿对绳的玩法仅限于“跳绳”。为了使幼儿能在玩绳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我进行《玩绳》这节活动。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绳子的多种玩法,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让幼儿敢于创新,增强自信。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歌曲《碰一碰》是一首表达朋友之间相互友好的情感,体现朋友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它的歌词浅显易懂、易学易唱而且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唱、游戏。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都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如退缩、拒绝、远离等情绪倾向,与同伴之间还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为此,我设计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身体不同部位创编不同的相互触摸动作,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感受2/4拍乐曲的节奏特点,练习一拍一下有节奏的动作。

3、认识、区别身体部位,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游戏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伴奏带、有唱词带)、身体各部位图片

活动前幼儿已熟悉歌曲《碰一碰》

用即时贴贴好的内外双圆形场地间隔20厘米。

活动过程:

一、听《碰一碰》音乐伴奏带拍手入场,走成一个圆圈。

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两个圆圈,一个是大圆圈妈妈,它里面有个小圆圈宝宝。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走大圆圈妈妈吧!

二、游戏:与小圆圈宝宝碰一碰

1、我们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部位,这是(教师手指头部,幼儿回答),这是(教师伸出双手,幼儿回答),还有······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出示相应身体部位图片,请幼儿找出自己相应部位

3、我们小脚和大圈圈妈妈交朋友了,小圆圈宝宝也想和我们交朋友,你想把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小圆圈碰一碰,交个朋友呢?

根据幼儿回答集体游戏,幼儿看身体部位图片游戏。

4、幼儿听音乐碰一碰进行游戏。(在音乐的最后一句与小圆圈碰一碰)

三、游戏:碰一碰

1、我们把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和小圆圈交朋友了,真有趣!

2、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游戏,想不想玩?怎么玩的,先来听一听。

3、你听到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和谁碰一碰?碰哪里?(教师示范)

4、你想和哪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幼儿个别示范)

引导幼儿用不同部位替换歌词表演歌曲。如:鼻子碰鼻子、屁股碰屁股、脸碰脸、脚碰脚,并出示图片。

5、刚才的小朋友碰了哪些地方?(看图片)

6、幼儿分组、集体游戏。

四、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玩得真开心,走!我们去和别的朋友玩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这样的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

2、引导幼儿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来唱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让幼儿心情愉悦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难点:能够有节奏地唱出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小鸡、小鸭、小猫、小羊、小狗、小猪图片各一张。小鸡、小鸭、小猫、小羊、小狗、小猪头鉓各一个,扩音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运用口令整顿课堂秩序。

“小手拍起来。我就拍起来12334,56778.请你跟我这样做??。

2、课前热身拍身体各部位,如:“拍拍手、拍拍手、大家拍拍手???”

3、提问: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快听!是谁在说话呀?

二、活动展??

1、教师先模仿小猫的声音,让幼儿猜是什么小动物,然后出示小猫图片。后面集资出示小鸡、小鸭、小羊图片。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小鸡、小鸭、小羊的叫声。

3、师:今天这几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唱歌,你们想不想听呀?

教师放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

4、教师教学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教师:“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幼儿唱。

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1、小朋友们听谁在哭啊!哦,原来是小狗和小猪。教师扮演它们说话:小朋友们你都会学它们的叫声吗?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叫的吗?然后让小朋友学小狗和小猪的叫声。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加入小狗和小猪的叫声。然后和幼儿一起完整地唱完所有小动物叫声。

3、玩音乐游戏。

4、教师出示小鸡、小鸭、小狗等小动物的头饰,并把它们分发给上台的幼儿,让他们排成一排,教师指着哪一名幼儿,就让台下的小朋友说出他头戴的是什么小动物?是怎样叫的?最后唱出相应的叫声。

5、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真棒!学会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叫声,来,表扬一下自己。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还想学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吗?比如小青蛙,你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我想小朋友一定累了,休息一下吧,小花猫要睡觉。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用正确的普通话语音吟诵儿歌。

2.发挥想象力,尝试运用“……像……”的句式描述身边水果的模样。

3.用动作模拟水果的外形。

重点难点:

尝试用“……像……”的句式描述身边的水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歌曲cd,挂图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挂图,说出图中水果的名称,并根据水果的外形进行联想。

1.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觉得香蕉长得像什么?(引发幼儿想象并用|“……像…..”的句式表达

3.为什么香蕉像月亮?(引导幼儿说出香蕉的外形特征与月亮的相似之处)

4.香蕉香蕉像月亮。(幼儿回答后,教师用儿歌中的语言再说一遍)

二、播放cd,请幼儿聆听,感受儿歌的韵律。

三、幼儿学念儿歌并用手的动作表示儿歌内容。

1.香蕉香蕉像月亮,(伸出胳膊成弯状并轻轻摇动)

2.梨子梨子像铃铛。(伸出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再同样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合在一起当铃铛左右摇)

3.菠萝菠萝长头发。(左手握拳,右手掌打开放在拳头上)

4.西瓜西瓜大嘴巴。(伸出双手食指和小指比出“六”字,双手合在一起左右摇。)

四、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用“……像……”句式仿编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示。

1.石榴石榴像灯笼。

2.杨桃杨桃像星星。

3.榴莲榴莲像刺猬。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6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3、在“咬一咬”的环节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准备:

课件 大饼人手一块?咬有动物牙印的“饼干”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个和大饼有关的故事,小朋友有没有吃过大饼呀?大饼是怎么样的呀?

2、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中的大饼是怎样的。

3、这个大饼是谁做的?

二、结合课件 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继续讲述:原来是小猪做的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就躺在大饼上睡着了,可是等它醒来一看……

2、咦,大饼和开始有什么不一样?(被人咬了一口)咬的这口是怎样的呀?小猪说:“我刚才睡着了,你们有没有看见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呀?”那我们跟着小猪一起去问问是谁咬了它的大饼。

3、小猪碰到小动物(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

①小猪碰到小鸟? 教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会对小鸟说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猪是怎么说的)小猪说:“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学说这句话)“不是我,不信的.话能让我在你的大饼上咬一口吗?”说完,小鸟就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小朋友们看,上面和下面的牙印哪个才是小鸟咬的呀?师:哦,这个尖尖的牙印是小鸟咬的,那弯弯的牙印是谁咬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小猪和其他动物说的话

4、师:都不是这些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播放课件 师有感情讲述)

5、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三、完整阅读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玩吗?现在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四、咬一咬

1、出示牙印,幼儿说出是谁咬的。

2、师:小朋友们真棒,为了表扬你们,杨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大饼,也奖励我自己一块好吗?(师咬一口)这是谁的牙印,你们想咬咬看吗?

3、幼儿边咬大饼边比较牙印的不同。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轻松诙谐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看到最后,结局令人感到意外,让幼儿体验到了绘本故事带来的快乐。因此这个故事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的三个目标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活动过程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我在导入环节中以谈话为主,谈话的内容与幼儿切身经验有关,因此幼儿都能大胆地交流,也能马上投入到活动当中。接下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谁咬了我的大饼”,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幼儿对不同动物在大饼上的牙印有了直观的对比感受,激发了他们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的欲望。在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这一环节,目标是层层递进的,1、让幼儿听小猪说。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3、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单独说。4、鼓励全班幼儿一齐说。最后活动在“咬一咬”的轻松氛围中结束,在这一环了中,幼儿既能亲口尝到大饼又能把自己的牙印和动物的牙印做对比,幼儿的兴趣很高。

不足之处:

在复述故事的环节中,可能是因为幼儿已经知道了故事结果,所以没有兴趣再去听这个故事了。因此,复述故事这个环节显得很牵强,活动中我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如果及时地跳过复述故事这一环节或换成故事表演可能会好一些。

小班鸡和蛋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花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学习故事中的重复语句“不好不好,这里不能做新家”,积极参与讲述故事。

3、喜欢参加欣赏活动,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教学图片1套

2、幼儿用书:《两颗花籽找新家》。

3、背景音乐《托塞里小夜曲》及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花籽种在哪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表见解)

教师:我们今天来听听两颗花籽的故事,看看小花籽和大花籽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小花籽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大花籽又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呢?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小花籽飞过了哪些地方?(高山、沙漠)大花籽飞过了哪些地方?(大海、沼泽地)

教师分别提问:高山(大海、沙漠、沼泽地)为什么不能做新家?

教师:最后小花籽和大花籽飞到了哪里?(提示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或已有经验回答问题)

3、集体欣赏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发现花籽的生长过程。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有感情的再次讲述故事《两颗花籽找新家》。

在幼儿翻看幼儿用书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花籽从冬天到春天的生长变化。

教师:冬天到了,花籽们在干什么呢?(睡觉)

教师:春天,小花籽和大花籽怎样了?(发芽,长叶)夏天呢?(开花)秋天呢?(花籽又要找新家)

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呢?小花籽最后开出了怎样的花?大花籽最后开出了怎样的花?

4、引导幼儿利用文中重复的语句“不好不好,这里不能做新家”参与讲述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鼓励幼儿利用“不好不还,这里不能做新家”的重复句式参与讲述。

幼儿结伴相互说一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清明节教案小班教案7篇

清明节教案小班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教案小班安全教案优秀7篇

小班建构区教案7篇

小班画柳树教案7篇

学礼仪小班教案7篇

小班推小车教案7篇

小班扫垃圾教案7篇

小班石头画教案7篇

尾巴长小班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1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